俄慶祝著名導演塔爾科夫斯基誕辰75週年

關注
2007年4月4日是俄羅斯世界著名的天才導演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誕辰75週年的紀念日。 雖然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英年早逝,一生僅拍攝了7部影片,但其每一部作品都堪稱電影史上的傑作

俄新網莫斯科4月5日電 2007年4月4日是俄羅斯世界著名的天才導演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誕辰75週年的紀念日。

塔爾科夫斯基導演的 《安德烈·魯勃廖夫》

雖然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英年早逝,一生僅拍攝了7部影片,但其每一部作品都堪稱電影史上的傑作。他執導的《安德烈·魯布廖夫》被認為是世界電影史上12部最傑出影片之一,而歐洲電影學術學院的成員則將其列為世界電影史上八部最優秀的影片之一。他導演的《伊萬的童年》、《鏡子》、《索利亞里斯》和《潛行者》被奉為世界電影藝術的經典,可與謝爾蓋·愛森斯坦和查理·卓別林等頂級大師的作品相提並論。

塔爾科夫斯基導演的《伊萬的童年》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1932年4月4日出生於伊萬諾沃州的扎夫拉日耶村。其母瑪利亞·伊萬諾娃·維什尼亞科娃畢業於文學學院,在印刷廠擔任校對員。其父阿爾謝尼伊·亞歷山德羅維奇·塔爾科夫斯基是當地頗有名氣的天才詩人,但在小安德烈3歲的時候拋棄了家庭。小安德烈和他的姐姐是母親瑪利亞·伊萬諾娃一手扶養長大的。

之後不久塔爾科夫斯基一家遷往莫斯科。1950年塔爾科夫斯基中學畢業後考入莫斯科東方學院阿拉伯語部,但沒有讀完一年級。此後母親就托人將其安排到有色金屬和黃金科研所工作,1954年塔爾科夫斯基考入蘇聯國立電影學院,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1962年塔爾科夫斯基獨立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伊萬的童年》。該影片闡述了一名被戰爭奪去母親並從幸福的孩童轉變為復仇工具的10歲小男孩伊萬對戰爭與和平的獨特觀點。該影片獲得了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並贏得了許多其它大獎。

塔爾科夫斯基導演的 《索拉里斯》他執導的第二部影片是《安德烈·魯布廖夫》。影片早在1966年就已製作完成,但由於招致某位蘇共活動家不滿,因而在修改之後,才於1971年同觀眾見面。而西方觀眾因電影拷貝被一名法國商人購得而得以率先欣賞了這部影片。1969年影片獲得了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之後又獲得了很多其它大獎。

塔爾科夫斯基對自己和演員要求之嚴有口皆碑。據說,塔爾科夫斯基一夜就能夠改寫整部影片的劇本。他還要求扮演安德烈·魯布廖夫的演員在拍片前三個月不開口,以便其能夠更好的進入這個發誓終身保持緘默的修道士的角色。

塔爾科夫斯基許多天才性的構思未能付諸實現,因為蘇聯政府根本沒有給他這些機會。雖然蘇共高層人物對塔爾科夫斯基執導的每一部影片都大肆責難,但在西方他卻受到近乎神化的推崇。

塔爾科夫斯基導演的 《潛行者》他的其它一些影片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蘇共高層或不發表意見或給予否定,而在西方卻常常獲得各種權威性大獎。

塔爾科夫斯基1981年離開了蘇聯,但在此之前他得以將最後一部在蘇聯導演的影片製作完畢,這就是根據阿爾卡季·特魯加茨基和鮑里斯·斯特魯加茨基的幻想小說《路邊野餐》改編的《潛行者》。而後,他根據與外國公司簽訂的合約來到意大利,並在那裡執導了《鄉愁》,這是一部關於 俄羅斯詩人客死異國他鄉的故事。這部影片再一次獲得世界級影展評委們的高度評價。此後他與意大利公司簽署的合同面臨終止,他不得不在返回拒絕為其提供生活和工作機會的祖國和非法滯留歐洲一段時間之間做出抉擇。最終他選擇了留在歐洲。

塔爾科夫斯基的最後一部作品是在倫敦科芬園(Covent Garden)導演的歌劇《鮑里斯·戈杜諾夫》和在瑞典拍攝的《犧牲》(1985年)。《犧牲》攝於在塔爾科夫斯基生命的最後一年,這部電影是為其兒子拍攝的。1986年12月29日塔爾科夫斯基因肺癌與世長辭,並被安葬在巴黎。其墓誌銘中寫道:“一個見過天使的人。”

塔爾科夫斯基導演的 《鏡子》塔爾科夫斯基曾經寫道:“人只有一條道路-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而時間將做出公正的判決。”

俄羅斯全國都為紀念塔爾科夫斯基誕辰75週年舉行了各類活動。很多地區放映了他的影片,並舉行紀念這位電影大師的創作晚會。莫斯科藝術家之家4月4日舉行了紀念晚會,並在4月3日至11日期間舉行塔爾科夫斯基影片展映。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