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1日俄媒體摘編

關注
《勞動報》、《新聞報》、《消息報》、《生意人報》、《共青團真理報》、《新聞時報》、《新消息報》今日主要新聞摘要。

俄新網莫斯科8月11日電 今天出版的《勞動報》報道,俄羅斯正在變成消費型社會,這種現象在蘇聯時期被抨擊為資本主義的原始罪惡,如今則被稱作進步的動力。日前俄羅斯經濟發展與貿易部宏觀經濟預測處主任安德烈·克列帕奇透露,俄羅斯貿易領域出現了真正的需求高峰:今年零售交易額增長了12%。根據俄羅斯聯邦海關局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俄羅斯的進口增長33.2%。這一數字比居民實際收入的增長速度高出近一倍,這就意味著,俄國商品正被迅速地擠出市場。各種商品被不斷地運入俄羅斯。肉類採購擴大了30%,柑橘類水果19.1%,咖啡50%,藥品11.7%,小汽車和摩托車25.2%。

《新聞報》報道,座機撥打手機需支付通話費的規定暫時還沒有嚇倒俄羅斯用戶。"撥出者付費"原則從7月1日實行後第一個月的總結顯示,從座機撥打手機的通話在通話總體結構中的份額基本上沒有變化,一些移動電話服務公司甚至還發現了從市固定電話網撥進的電話增長的趨勢。目前從座機撥打手機通話的份額佔市自動電話交換系統通話總時數的5%。

《消息報》指出,經濟適用房國家項目開始初見成效。現在每二十宗不動產交易里就有一宗是通過購房貸款實現的。現在新建住房越來越多,甚至開始為軍人興建整個住宅小區。年輕家庭有可能按優惠40%的價格購買住宅。實際上國家並沒有多建住宅,也沒打算給任何人分房。唯一的例外是國家準備在幾年之內清償對享受聯邦優待者的住房債務。國家項目只需要保證不動產市場需求和供應的增長。國家會通過購房貸款幫助普通居民找到購房資金,同時幫助建築商降低成本提高產量。

《生意人報》撰文寫道,隨著中東戰爭愈演愈烈,以色列在全世界和俄羅斯的支持者越來越少。"社會輿論"基金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衝突開始的一個月內對以色列持肯定態度的俄羅斯人從30%減少到21%,而持否定態度的人則從8%增加到20%。17%的被訪者指責以色列挑起軍事行動,只有5%的被訪者認為是黎巴嫩真主黨挑起戰爭。不過,俄羅斯社會在對待中東衝突的態度上並不是很一致:大部分被訪者(55%)表示很難作答。

《共青團真理報》載文指出,俄羅斯將在學校里開設幼兒班。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部正在對學前教育體系進行改革。安排孩子進幼兒園是很多年輕父母最頭疼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因為出生率的下降許多幼兒園建築被廉價拍賣給商人和與教育沒有多大關係的機構。這些以前孩子們玩耍的地方基本上都不可能收回。而俄羅斯的幼兒卻越來越多。一些由祖父母和保姆帶大的孩子來不及上幼兒園就直接上學。這就出現了問題:沒有人教會這些孩子如何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目前政府正在準備恢復學前教育體系。

《新聞時報》寫道,俄羅斯政府對各高校做出了讓步。日前內閣會議通過決議,將全面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的期限從2008年改為2009年。預計在增加的一年里可以完善測驗試題,此前各高校領導對其質量一直表示不滿。各高校校長如此期望拖延全國統一考試實施時間的秘密在於他們希望多一年時間為自己的學校爭取統考的優惠政策。

《新消息報》報道,幾百人來到濱海邊疆區雅科夫列沃區安德列耶夫卡村的斯塔納湖畔(斯塔納:意"褲子",名稱緣於湖岸的曲折)。集體朝聖的原因是這裡正在舉辦傳統的蓮花節。濱海邊疆區已經第三次舉辦這一活動。蓮花節上人們可以近觀蓮花、親手觸摸花朵,但是絕對禁止採摘。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