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618/1066039400.html
台灣支持美國限制中國大陸科技發展
台灣支持美國限制中國大陸科技發展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2025年6月18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5-06-18T20:53+0800
2025-06-18T20:53+0800
2025-06-18T20:53+0800
評論
台灣
美國
中國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5/05/0b/1033663807_0:160:3073:1888_1920x0_80_0_0_9c5b12159503a939be4fcbf3b0868de9.jpg.webp
彭博社的文章指出,台灣將中國大陸人工智能和芯片製造領域的領先企業列入黑名單的行為前所未有。本月台北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主要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禁止台灣企業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與其開展業務。這是台灣首次使用該機制對中國大陸大型企業實施制裁。台灣當局顯然是在追隨美國長期以來旨在限制中國大陸獲取先進技術的政策。台灣此舉意味著,自台灣行政長官賴清德今年4月承諾解決華盛頓就台灣出口管制政策模糊的擔憂以來,台北首次公開採取行動回應美方的半導體限制要求。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已敦促台灣在對中國大陸芯片限制方面承擔更大責任,尤其強調要執行現有措施。台灣此舉也許是一系列加強對向中國大陸洩露技術控制舉措中的第一步。從長遠來看,其目標或是切斷對關鍵零部件、硅材料和晶圓廠建設工程專業知識的獲取。正是這些資源讓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台積電)成為了芯片製造領域的領導者。賴清德在4月份的一份聲明中沒有具體說明台灣將採取哪些措施來化解美國的擔憂,但他概述了一項深化與華盛頓貿易關係的更廣泛的戰略。目前還不清楚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的制裁是否與正在進行的中美關稅談判有關,還是美方單獨的具體要求。彭博社的文章寫道,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來,美國一直在加大對台灣的壓力。當時美國官員向台北施壓,要求其阻止台積電向中國銷售芯片。這甚至發生在華盛頓對台積電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部分出貨量實施限制之前。彭博社指出,中國的鄰國仍然把中國視為自己的重要貿易夥伴,不願對其戰略企業採取直接行動。儘管日本已加入美國主導的限制中國獲取芯片製造設備的行列,但東京和首爾均未將華為或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乍一看,台灣推出“黑名單”的舉動似乎並未對日常業務產生直接影響,部分原因是這一措施並不適用於在大陸註冊的實體。近年來許多台灣企業在大陸設立了子公司,而台灣當局對這些子公司並無管轄權。專家們表示,最新這項決定不會對台灣、華為或中芯國際產生重大影響,因為華為和中芯國際多年來應該已經在大陸建立了相當完善的本地供應鏈。不過,賴清德發出的信號還是不容忽視,因為這也有可能影響台灣科技公司在大陸的業務。據彭博社報道,台灣對大陸的年度投資在2010年達到146億美元的峰值,但去年已降至36億美元。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609/1065892956.html
台灣
美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5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5/05/0b/1033663807_170:0:2901:2048_1920x0_80_0_0_f54b75f432b2a12c5799a696dcf87d64.jpg.webp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評論, 台灣, 美國, 中國
台灣支持美國限制中國大陸科技發展
評論
美中對抗早已超越貿易壁壘和關稅戰範圍,已經演變為對全球科技發展未來控制權的爭奪。在此背景下,台灣作為全球領先半導體製造中心的地位正越來越趨於政治化。台北近期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的限制不應被視為孤立事件,而應被視為全球向組建科技小圈子轉變的一部分。彭博社發表的文章指出,台灣政府限制北京獲取關鍵技術的決定反映出來自華盛頓的壓力日益增大。
彭博社的文章指出,台灣將中國大陸人工智能和
芯片製造領域的領先企業列入黑名單的行為前所未有。本月台北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主要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禁止台灣企業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與其開展業務。這是台灣首次使用該機制對中國大陸大型企業實施制裁。台灣當局顯然是在追隨美國長期以來旨在限制中國大陸獲取先進技術的政策。
台灣此舉意味著,自台灣行政長官賴清德今年4月承諾解決華盛頓就台灣出口管制政策模糊的擔憂以來,台北首次公開採取行動回應美方的半導體限制要求。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已敦促台灣在對中國大陸芯片限制方面承擔更大責任,尤其強調要執行現有措施。
台灣此舉也許是一系列加強對向中國大陸洩露技術控制舉措中的第一步。從長遠來看,其目標或是切斷對關鍵零部件、硅材料和晶圓廠建設工程專業知識的獲取。正是這些資源讓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台積電)成為了芯片製造領域的領導者。
賴清德在4月份的一份聲明中沒有具體說明台灣將採取哪些措施來化解美國的擔憂,但他概述了一項深化與華盛頓貿易關係的更廣泛的戰略。目前還不清楚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的制裁是否與正在進行的中美關稅談判有關,還是美方單獨的具體要求。
彭博社的文章寫道,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來,美國一直在加大對台灣的壓力。當時美國官員向台北施壓,要求其阻止台積電向中國銷售芯片。這甚至發生在華盛頓對台積電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部分出貨量實施限制之前。
彭博社指出,中國的鄰國仍然把中國視為自己的重要貿易夥伴,不願對其戰略企業採取直接行動。儘管日本已加入美國主導的限制中國獲取芯片製造設備的行列,但東京和首爾均未將華為或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
乍一看,
台灣推出“黑名單”的舉動似乎並未對日常業務產生直接影響,部分原因是這一措施並不適用於在大陸註冊的實體。近年來許多台灣企業在大陸設立了子公司,而台灣當局對這些子公司並無管轄權。專家們表示,最新這項決定不會對台灣、華為或中芯國際產生重大影響,因為華為和中芯國際多年來應該已經在大陸建立了相當完善的本地供應鏈。不過,賴清德發出的信號還是不容忽視,因為這也有可能影響台灣科技公司在大陸的業務。據彭博社報道,台灣對大陸的年度投資在2010年達到146億美元的峰值,但去年已降至3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