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2025年澳大利亞聯邦議會選舉的結果不會改變中澳關係企穩向好的大方

© 照片 : Pixabay / Moerschy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0.04.2025
關注
評論
澳大利亞將於5月3日舉行聯邦大選,最終組建新政府。由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領導的現任工黨政府尋求連任。大多數競選後期的民意調查顯示,工黨處於領先地位,儘管他們可能需要獨立立法者的支持才能組建政府。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教授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2022年5月,澳大利亞工黨勝選再度執政,開始向中方釋放改善兩國關係的信號,中方予以積極正面的回應。

陳弘教授說:“11月,兩國領導人在巴釐島G20峰會期間會晤,成為雙邊關係‘破冰’的重要轉折點。在兩國元首的共同推進下,中澳關係開始得到修補、穩定和改善。2023年11月,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訪華並出席進博會,雙方都強調‘穩定的中澳關係符合兩國利益’。2024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強訪問澳大利亞,重啓中斷多年的中澳總理年度會晤機制,並簽署涵蓋戰略經濟對話、自貿協定實施、氣候變化等多個合作文件。兩國通過外交、貿易、教育對話等機制化平台重建互信。澳大利亞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明確表示不支持‘台獨’。

中澳經濟高度互補,中國連續16年保持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2023年,雙邊貿易額達2292億美元,佔澳大利亞對外貿易總額的28%,其對華貿易順差近80%來自對華出口。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雙方通過談判協商,逐步解決貿易爭端。中方取消對澳煤炭、大麥、葡萄酒等產品的限制措施,澳龍蝦對華出口全面恢復。合作領域也從傳統能礦、農業向綠色經濟擴展,包括清潔能源、綠鐵、氣候變化應對、和服務業等。此外,2015年生效的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的升級計劃提上議程,為雙邊貿易進一步降低壁壘,並探索中國加入CPTPP等區域協定的合作空間。

2024年,中方將澳大利亞納入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兩國在教育、文化領域的交流項目也穩步回暖。

當前,中澳關係已經實現了全面穩定,正在改善和提升中。事實證明,差異與分歧不應定義雙邊關係,互利共贏才是核心。正如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所言,‘衡量外交實力的標準是處理分歧的能力,而非製造對抗’。

2025年澳大利亞聯邦議會選舉的結果不會改變兩國關係企穩向好的大方向,雙方應當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拓展合作領域,妥善管控分歧,推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行穩致遠。這不僅惠及兩國人民,也為亞太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阿爾巴尼斯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1.04.2025
澳大利亞總理誓言收回租給中國公司的達爾文港
澳大利亞政壇的中國因素已經成為競選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工黨和保守黨聯盟都試圖贏得華僑的支持。他們在中國社交媒體上開展競選活動,並與中國博主合作,積極爭奪華裔選民的選票。尤其是總理在墨爾本一家中餐館共進午餐的場景,在各大電視台都進行了大力宣傳。墨爾本是華人聚居地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地區。
不過,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大洋洲研究中心專家阿爾喬姆·加林則指出,現任總理阿爾巴尼斯和他在選舉中的主要競爭對手彼得·達頓對華態度頗為矛盾。

阿爾喬姆·加林專家說:“兩位政治家都沒有統一的路線。他們一方面試圖爭取華僑華人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參與針對中國的行動。這裡指的是軍事集團 AUKUS。阿爾巴尼斯看上去倒更像是一位平衡把握較好的政治家,他在努力緩解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形勢,並動用外交渠道來穩定關係。相比之下,彼得·達頓在這方面看起來更像一個激進的政治家。至於中國。他在莫里森政府擔任國防部長期間,中澳關係明顯惡化。所有這些都影響了他今天的支持率。”

從選前雙方有關澳中關係的言論來看,工黨的立場似乎比保守黨更能吸引澳大利亞華裔選民。不過,澳大利亞執政黨從未連續贏得過兩次議會選舉。因此,儘管根據最新的民意調查,選民略微傾向支持現任政府首腦,但在 5 月 3 日的選舉中最終鹿死誰手,至今仍是個懸念。
澳大利亞首都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4.03.2025
專家:澳大利亞不斷提高在亞太地區軍力投射能力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