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在為中歐峰會做準備

© AP Photo / Virginia Mayo歐盟委員會在為中歐峰會做準備
歐盟委員會在為中歐峰會做準備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7.11.2023
關注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有興趣與中國舉行峰會。 她週一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大使會議上透露,“歐盟-中國”峰會將在近幾周內舉行。馮德萊恩稱,在這個動蕩時期維護歐中關係是戰略穩定的迫切需要。她認為,正確理解中國很重要,歐中關係中存在著明顯的競爭因素,但“這種競爭可以是建設性的,而不是敵對的”。
由此可見,馮德萊恩這次對華言論的語氣和以前比相對委婉、平緩且沒有對抗性。顯然,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別於她近來對中國相當嚴厲的措辭。實際上,她的言論與中國打造與歐盟關係的做法遙相呼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志民認為,隨著接觸和高層對話的開展,中歐雙方將能讓構建雙邊關係的立場更加接近。

王志民所長說:“因為中歐經濟互補性很強,也沒有真正的地緣政治衝突。可以說馮德萊恩的這一番言論是一個很好的轉向,因為她是最早提出‘去風險化’的人,對華態度也一直較為強硬。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複雜的局面,不確定性極強,而歐洲經濟又面臨很多問題,一些企業或許需要尋求海外更廣闊的市場才能得以發展。中國的經濟發展勢頭則在逐漸恢復,且恢復速度較快。在這種情況下,中歐加強投資、推動相互貿易是互利共贏的事情。”

王毅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舉行中法戰略對話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1.10.2023
中法開展戰略對話,維護中歐合作的自主性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外交系副教授伊萬·波波夫把馮德萊恩新的對華表態變暖的新基調與中美關係的某些進展聯繫在了一起。

伊萬·波波夫專家說:“中國和美國目前或多或少有一些建設性的議程。王毅對華盛頓的訪問具有建設性,並證實有可能舉行峰會。新的中美經濟金融對話也即將舉行。相應地歐洲也在試圖緊隨美國。 歐洲對發展對華貿易和經濟關係的興趣不小於美國,但現在過高評估歐盟委員會主席語氣的變化還為時過早,因為西方仍在對中國形成非常嚴厲的共同立場。例如,西方國家對中國在俄羅斯問題上與他們不一致感到不滿。但中方的立場沒有變化,這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不可能做任何違背自己國家利益的事。”

王志民認為,中歐關係發展可期。

王志民解釋說:“中國一直把歐洲視為合作夥伴,目前與很多歐洲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都展開了合作,雖然合作的方式有所不同。比如中方已與法國、日本、意大利等14個國家簽署了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實現了1+1+1>3的效果。此外,不少歐洲國家的高級官員也出席了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實際上歐洲很多國家都主張同中國發展穩定關係,特別是加強經濟聯繫,比如法國、希臘、匈牙利等。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德國企業都參加了今年的進博會。包括英國近來也在改變對中國的看法。所以中歐本身沒有實質性的矛盾,也不存在地緣政治衝突,中國和歐洲的發展對彼此而言都是機遇。我個人認為中歐關係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好的。”

伊萬·波波夫專家認為,發展對華貿易、在中國市場尋找新的細分市場的必要性以及歐盟內部的情況會促使歐盟官員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務實的關係。

伊萬·波波夫專家說:“馮德萊恩是一位強硬的政治家,比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激進得多,但同時她也清楚,自己遲早要為反華付出代價。歐盟與中國重返更加務實的關係,是因為刻板地遵循美國自家推出的西方集體對華的單一路線,但這已經給歐洲帶來了重大損害 。馮德萊恩也知道明年將舉行歐洲議會選舉,如果左翼勢力在她堅持激進政策的背景下獲勝,那麼她將失去對歐洲議會的控制權。由於中東事件和烏克蘭局勢的發展不利,西方已經感到極不安全和困難,這就促使歐盟現在嘗試至少給對華關係降溫。他們會最大程度消除與中國的對抗點,爭取實現與中國和南半球關係正常化,哪怕因此稍微改善自己嚴重受損的國際形象。”

2022年中國成為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中歐貿易額達8473.2億美元,增長2.4%;今年前10個月貿易額同比下降7.5%,為6552億美元。
近幾個月來中美高層接觸不斷擴大,為組織兩國領導人在舊金山舉行會晤創造了有利條件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7.11.2023
中美邁出降低軍事領域不信任的一步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