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避開中等收入陷阱?

© AFP 2023 / WANG ZHAO中國能否避開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能否避開中等收入陷阱?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0.06.2023
關注
在過去的 30 年里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驚人。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仍在爭論取得如此成功的關鍵是甚麼。然而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中國能否繼續沿用老路發展下去? 在今天外媒對中國的報道節目中,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可能會面臨哪些挑戰。
經濟學教授理查德·霍爾登在澳大利亞報紙《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的專欄中寫道,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增長非常出色。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克林頓上台時中國的GDP是4260億美元,和今天威斯康星州的GDP差不多。而如今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8萬億美元,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上升到12500美元。作者指出,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一切似乎都是合乎邏輯的:讓一個落後的農業社會,曾被集體主義的遺產壓垮,給了它經濟自由後,市場便發揮了其作用。然而還有另一種觀點。 理查德·霍爾登引用哈佛大學經濟學家金刻羽的話稱,中國成功的基礎是漸進式改革的理念。這使中國免於遭受不必要的衝擊,並使其能夠自信地按照既定路線運行。理查德·霍爾登接著問道:中國是如何在保持中央計劃的同時有效地實施市場機制的? 他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理查德·霍爾登寫道,中國賦予了地方政府很大的自主權。中央只是負責制定總體經濟方針,同時確定對外政策。而地方政府則直接控制著很大一部分資源:土地、能源、原材料、金融。 地方政府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監督大型商業項目。事實上,這種方式很像通用電氣公司的管理模式。最大的問題是,一個 18 萬億美元的經濟體能否以與大公司相同的方式運作? 一個指揮控制系統,儘管具有良好的定價機制和對中層管理人員的激勵,能否使中國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總結道,即使過去的老一套還行之有效,但未來不一定行得通,或許有必要尋找新的方法來發展經濟。
中美貿易下滑,中俄貿易攀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0.06.2023
中美貿易下滑,中俄貿易攀升
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委員會將限制歐盟企業的對外投資並加強出口管制。報道稱,這些措施旨在防止最有價值的技術洩漏到中國等國家。路透社解釋說,這主要是在防止將這些技術用於軍事目的的藉口下出台的。歐盟高級官員正在擬定所謂的“經濟安全戰略”。該戰略將由立法者和個別成員國的代表進行討論。下周歐盟各國在布魯塞爾還將討論針對中國的戰略。經濟安全戰略不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這只是歐盟國家為降低對華關係風險、避免敏感技術外洩而應該考慮的一系列建議。歐盟委員會將不得不謹慎行事,因為出口許可證的簽發和安全利益問題屬於各個歐盟國家的權限範圍。 例如,荷蘭禁止中國企業購買阿斯麥最先進的光刻設備。荷蘭單獨行動,但希望這些限制適用於所有歐盟成員國。然而並沒有明確的機制來實現這一點。事實上在歐盟層面可用於軍事領域的特定軍民兩用產品的出口已經受到控制。但這不適用於最新技術。歐盟國家政府還沒有準備好將出口管制機制交給歐盟層面。路透社的文章最後寫道,歐盟外交官表示,歐盟必須謹慎確定它想要限制哪些風險,並確定不能受限於哪些現有措施。
中國警告韓國不要向美國傾斜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9.06.2023
中國警告韓國不要向美國傾斜
美國還沒有準備好在電動汽車領域與中國競爭,《財富》雜誌援引福特汽車公司執行董事長比爾·福特的話報道稱。福特指出,中國電動汽車製造領域發展非常迅速,產業規模已經形成。現在中國已經可以將產品出口到世界市場。美國還沒有準備好與中國競爭,因此需要加緊工作。今年福特宣佈將投資 35 億美元在密歇根州建設電動汽車電池廠。這引發了一波政治爭議,因為據福特稱,該工廠將在中國公司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的技術基礎上運營。該公司 這一計劃的反對者認為,美國應該與中國在電池技術方面的優勢進行競爭。他們說,美國應該制定自己的“經濟上、環境上和地緣政治上穩定的方法,以獲取美國經濟發展的這些重要要素。另一些人則相反,批評原則上將生產轉移到美國的決定,指出這將不可避免地增加生產成本。但比爾·福特反駁了這些指責,指出許可中國技術的生產將有助於美國掌握這些技術。《財富》雜誌的文章最後寫道,至於成本上升,美國最大汽車製造商的負責人否認存在這些風險,並指出創造新工作崗位會產生乘數效應。
新加坡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8.06.2023
北京因何不想與華盛頓打交道
亞洲發展中國家是否受益於與中國經濟的脫鈎?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回答了這個問題。文章寫道,在中國經濟復蘇不明朗的背景下,亞洲國家金融市場火爆。然而不斷變化的供應鏈、良好的人口構成和強勁的經濟表現恰恰都是對亞洲新興市場有利的因素。因此供應鏈的轉移需要增加流向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 iPhone 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印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自 2021 年以來中國在半導體等戰略性行業的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中所佔份額一直在下降,而亞洲其他地區則一直在上升。 中國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優勢在於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許多亞洲國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都在這方面與中國競爭,而且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它們在這方面的優勢只會增加。其次,與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不同,亞洲人口最多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包括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將在未來幾年受益於有利的人口構成。目前中國的平均年齡約為 38 歲。相比之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人口狀況則不同,平均年齡在33歲以下。可見,中國的區域競爭對手很可能享有更年輕、更有活力的工作人口的比較優勢和消費潛力。第三,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相對強勁。該地區受通貨膨脹的影響較小,因為世界上大部分供應鏈都經過亞洲,這大大降低了當地公司的運輸成本。最後一點,中國在 COVID-19 大流行之後重新開放將重振其他亞洲國家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並促進旅遊業。英國《金融時報》最後寫道,在全球增長步履維艱的背景下,這應該可以使亞洲經濟體免於衰退。
俄羅斯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