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談小說《兄弟》獲俄羅斯文學獎感言: “社會巨變中的人性”是受好評的重要原因

© Fotolia / adistock俄中文學論壇將在莫斯科舉行
俄中文學論壇將在莫斯科舉行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8.09.2022
關注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9月28日電 中國當代作家余華就其長篇小說《兄弟》獲得俄羅斯“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文學獎”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專訪時表示,這讓自己感到非常意外和榮幸,在俄羅斯覓得很多文學知音,同時“社會巨變中的人性”是其作品在俄羅斯獲得好評的重要原因。
9月16日,第20屆“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文學獎”頒獎典禮在莫斯科大彼得羅夫大劇院舉行,中國作家余華憑借長篇小說《兄弟》獲得了今年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文學獎”最佳外語作品獎,成為獲得該獎項的第一位中國作家。
回顧得知獲獎後的感受,余華直言道:

“七月下旬,俄羅斯的經紀公司告訴我這個好消息,同時給我轉來評審委員會主席弗拉基米爾∙托爾斯泰的信,他的信寫的好極了,讓我覺得在俄羅斯有很多文學知音。確實感到非常意外,因為《兄弟》俄文版是在2015年出版的,通常情況下的文學獎都是獎給上一個年度出版的作品,‘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文學獎’不受出版時間的限制,而不少文學作品的價值是需要經過時間的過渡才被意識到的”。

在余華看來,“社會巨變中的人性”是《兄弟》及其他作品在俄羅斯獲得好評的重要原因。

他說,“我很榮幸獲得‘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文學獎’。《兄弟》,還有我其他的作品在俄羅斯受到好評,我想主要原因是我寫下的是人,或者說我寫下的是人性。比如《兄弟》,我寫下了中國社會的巨變,重要的是我努力去寫下的是社會巨變中的人性。我首先要寫的是人性,然後要寫的才是社會,雖然人性是被社會塑造出來的,可是通過人性能夠更深入同時也是更廣泛地瞭解社會”。

時代的相遇與兄弟關係的裂變是余華對《兄弟》中中國的描述。他在後記中這樣寫道, “這是兩個時代相遇以後出生的小說,前一個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相當於歐洲的中世紀;後一個是現在的故事,那是一個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眾生萬象的時代,更甚於今天的歐洲。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四百年間的動蕩萬變濃縮在了四十年之中,這是彌足珍貴的經歷。連結這兩個時代的紐帶就是這兄弟兩人,他們的生活在裂變中裂變,他們的悲喜在爆發中爆發,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地天翻地覆,最終他們必須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作家坦言《兄弟》的創作曾迫於生活壓力而被中斷,但這反而促成自己更好地瞭解和認識彼時中國社會的變遷。
回顧《兄弟》創作的歷程,余華表示,“1996年的時候,完成《許三觀賣血記》之後一年,我開始創作《兄弟》,在完成兩萬字後,迫於生活原因,創作被擱置。直到2003年,我才重新開始創作《兄弟》,而且很順利,用了兩年多時間完成這部作品。這是命運對我的厚愛,雖然在1996年的時候,我感到中國的變化已經很大了,可是與2003年相比,1996年時的變化不算很大。所以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如果1996年一直寫下去,《兄弟》不會是現在的《兄弟》,上部文革時期的內容不會有變化,但是下部一定不是現在《兄弟》的下部,起碼不會寫出那種社會的集體狂熱”。
結合當下世界局勢,余華認為:

“當世界陷入困境時,藝術和文學就會顯得十分重要,因為藝術和文學能夠讓我們在別人身上看見自己,這是心靈和心靈之間的橋梁,也是病人和病人之間的安慰,當這個世界病了,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病人,沒有醫生了,醫生也是病人,可能病得更重。“

談到中俄現代文學的共同點和差異時,作家表示,“中國的現代文學深受俄羅斯文學的影響,從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一代,一直到肖洛霍夫、布爾加科夫這一代作家,影響了幾代中國作家。我們這一代中國作家的作品中充滿了歷史和社會的因素,因為我們這一代經歷了社會的巨變,年輕的中國作家作品中的歷史感和社會性明顯減少了,自我的表現在他們的作品中變得更加突出”。他稱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自己最喜歡的外國作家,建議自己的學生去讀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瞭解短篇小說也可以寫得氣勢非凡,建議學生們去讀契訶夫,分析契訶夫是如何精確地描寫人物和環境,從結構到語言,從人物到故事,進行深入研究。
“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文學獎”,由托爾斯泰莊園博物館設立於2003年,以列夫∙托爾斯泰出生、居住的莊園(Yasnaya Polyana)命名,授予俄羅斯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2015年,“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文學獎”增設最佳外語作品獎,表彰被譯成俄語的最佳外語作品。
長篇小說《兄弟》講述了兩個時代下一對性格迥異的兄弟的故事。哥哥叫宋鋼,弟弟叫李光頭。他們一起成長,卻一個踏實、克己、循規蹈矩,一個張揚、縱慾、膽大包天,最終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
彼得堡“Hyperion”出版社的中國文學新作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3.10.2021
俄羅斯讀者能理解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情節和主人公嗎?
據悉,評審委員會一致認為,余華的作品極具藝術價值,展現了中國的國民精神。《兄弟》將喜劇與悲劇、怪誕與深刻動人的生活真相、民族色彩與普世意義藝術地結合在一起,是一部極其重要的現代世界文學作品,因為它充滿了對人民的愛,充滿了人文主義,促進了世界各國之間更深層次的相互理解,這在今天尤為重要。
余華以視頻方式參與頒獎典禮,他回顧了自己於2007年9月前往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尋訪列夫∙托爾斯泰墓的場景,對“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文學獎”評委和主席、莫斯科文本出版社TEXT以及《兄弟》俄文譯者鄧月娘(Yulia Dreyzis)表達了衷心的感謝。
余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中國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委員會委員。主要作品包括《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和《兄弟》等。小說《活著》獲意大利文學最高獎——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英文版《許三觀賣血記》獲美國巴恩斯•諾貝爾新發現圖書獎,《兄弟》獲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他還被授予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