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東盟希望在不受外界干預的情況下解決安全問題
© AP Photo / Joshua Paul中國和東盟希望在不受外界干預的情況下解決安全問題
© AP Photo / Joshua Paul
關注
評論
東盟在發展安全合作方面傾向於選擇中國,而非美國。中國和東盟在加強軍事聯繫方面有了新的契機。試圖用“中國威脅”來恫嚇東盟國家沒有給反華聯盟帶來預期的效果。
東盟十國防長在會見中國防長魏鳳和時表示,東盟願同中方加強防務安全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會晤於週三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十國防長指出,東盟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為深化防務安全合作提供了新機遇。
2021年11月底中國-東盟峰會後,雙方成為全面戰略夥伴。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大洋洲中心專家阿爾喬姆•加林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評論中國-東盟防長非正式會晤時表示,加強防務合作突顯了兩國關係的特殊水平:
加林:東南亞國家對待外交政策和與其他國家建立合作的態度非常理性。中國和東盟國家發展防務合作的意圖是相互的,因為中國和東盟國家地區利益的重合度遠高於東盟與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在該地區的共同利益。東盟明白,他們與中國在未來地區穩定問題上有著共同利益,不僅在經濟領域,在國防領域亦是如此。當然,中國與東盟國家空前的高水平關係發揮了作用,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是該地區經濟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也就是說,美國及其夥伴在這一方向上遠遠落後於中國。
專家阿爾喬姆•加林認為,中國-東盟防長會晤成果“對美國而言是重大外交打擊”:
加林:東盟國家試圖不對美國、澳大利亞和其他西方夥伴的政治言論做出反應,而是基於對地區事態以及東南亞和亞太經濟、政治和國防形勢變化的合理評估建立自己的外交方向。因此,他們當然會加強與中國的關係,明白他們與中國有更多的契合點。而且,若地區安全局勢惡化,預計第一個出面應對這種局勢的國家將是中國,而不是美國。東南亞國家不相信美國能成為可靠防務夥伴,因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的場景仍歷歷在目。同中國建立合作關係對東南亞國家來說更為有益。對美國而言,此次會晤是一個重大的外交打擊,因為他們始終沒有展示出在該地區行動的明確戰略,他們修改了若干次。當然對於更看重穩定的東南亞國家來說,這讓中國成為了更受歡迎的合作夥伴。
中國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相秒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了此次防長會對於地區穩定的重要性:
陳相秒: 中國-東盟國防部長非正式會晤是雙方開展軍事、安全、防務等領域合作的重要交流平台。雖然是非正式會晤,但是作為一個穩定的機制延續了多年,雙方能夠實現信息交流、增強互信等效果。在目前全球地緣政治動蕩的背景下,中國和東盟之間能夠舉行國防部長級別的磋商,對於整個地區局勢而言能夠發揮積極正面的作用。 通過會晤機制,中國和東盟不僅能夠就地區和全球的熱點安全問題進行及時溝通和磋商,也有助於雙方尋找安全領域合作的共同點。而這些共同點也是未來合作發展的重要方向。
專家陳相秒認為,歐洲的安全問題也影響到了東南亞地區,此次會晤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在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這一點很重要。
陳相秒: 烏克蘭危機發生後,其外溢效應已經影響到了東南亞地區,甚至是印太地區。很多國家都對國際局勢表示不安,擔憂可能會發生類似烏克蘭危機的動蕩或者局部戰爭。特別是在一些重要的敏感問題上,不同國家和不同群體都有不同的聲音。美國方面則是極力抹黑中國,宣揚所謂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可能會對東南亞國家採取類似俄羅斯的方式。從這一角度來看,我認為會晤有助於雙方就全球地緣政治形勢及安全問題進行溝通,打消彼此間的疑慮,特別是東盟國家對中國的心理擔憂。會晤實際上推動了雙方在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為走向更高層級和機制化打下了基礎。烏克蘭危機後,中國和東盟之間更加需要區域性的安全合作機制,特別是關於南海問題。 另外,此次會晤還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即本地區的安全事務、安全議題和安全秩序,本地區國家都能自己解決、處理和構建。尤其是美國試圖通過打安全牌來介入中國與東盟間的敏感領域,認為自己在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方面是主導角色。而中國-東盟國防部長非正式會晤有助於消除美國借機干擾破壞中國與東盟正常安全秩序構建的隱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對於歐洲安全危機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立場。而東盟國家與中國在安全領域開展合作的意願表明,東南亞理解和贊賞中方的立場,認為中國是該領域的可靠合作夥伴。防長會晤還表明,美國及其夥伴日本和澳大利亞將中國視為地區安全威脅的企圖不會得逞。相反,東盟需要在沒有其他地區參與者干預的情況下,與中國共同構建新的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