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翻譯家谷羽教授的夢想是甚麼?

© Sputnik / Kirill Kallinikov Посетительница на 33-й Московской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книжной выставке-ярмарке в Москве. Кирилл Каллиников
 Посетительница на 33-й Московской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книжной выставке-ярмарке в Москве. Кирилл Каллиников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8.12.2021
關注
新冠大流行對中俄兩國文化交流造成負面影響,其中也包括在文學領域。邊境關閉,給兩國作家和出版商數十場活動按了暫停鍵。儘管困難重重,但支持漢俄、俄漢翻譯和出版聯合工作,一天也沒停。
中國的俄羅斯文學,已不是外國文學
你好,俄羅斯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7.12.2021
播客
«你好,俄羅斯»節目:中國與俄羅斯發展“文學外交”
初看起來,俄羅斯文化與中國文化完全不同:語言迥異、思想另類,形象也不一樣。但如果細細觀察,還是可以找到很多共同之處。比如,兩國長時間里,一直將文學作品看成是“人生的教科書”,將作家看成是無可爭辯的道德權威,這些都是兩國人民文化中所共有的特性。中國作家巴金曾說,俄羅斯的經典作家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是率先教他如何成為有德之人、如何誠實做人,以及應向自己的讀者講真相。這是中國著名文學家1981年在與記者見面時講述的內容。後來,巴金將托爾斯泰稱為“19世紀世界上的良心”。
100多年前,俄羅斯作家首批譯作在中國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前10年,文學交換迎來鼎盛時刻。當時,茅盾和魯迅的作品在蘇聯大批量印刷,而尼古拉·奧斯托洛夫斯基和亞歷山大·法捷耶夫的英雄小說也為中國讀者所喜愛。直至上世紀90年代初,俄國和蘇聯文學作品,一直是中國讀者的精神方向標。
1991年蘇聯解體後,在美國和西歐文化潮湧之下,俄羅斯文學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減弱。儘管如此,俄譯漢作品出版數量,時至今日仍居世界潮頭。這樣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中俄圖書館”項目,即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雙方達成共識,各翻譯出版50本中俄作家的作品。項目於2013年啓動。那麼,目前這個項目情況如何呢?
 “中俄圖書館”項目又添新彩
據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中國語言學教研室副教授、“中俄圖書館”項目協調人瑪利亞·謝梅紐克向衛星通訊社介紹,項目實施接近尾聲,但我們的工作並未就此止步。
© 照片 : 瑪利亞·謝梅紐克瑪利亞·謝梅紐克
瑪利亞·謝梅紐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1.12.2021
瑪利亞·謝梅紐克
© 照片 : 瑪利亞·謝梅紐克年輕女作家張悅然今問世的《蠶》亦受熱捧
年輕女作家張悅然今問世的《蠶》亦受熱捧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1.12.2021
年輕女作家張悅然今問世的《蠶》亦受熱捧

據謝梅紐克介紹,近年來,在俄羅斯出版的莫言、余華、馮驥才、王安憶和麥嘉作品,已獲得高度評價。年輕女作家張悅然今問世的《蠶》亦受熱捧。
© 照片 : 瑪利亞·謝梅紐克《死後的生活》文集
《死後的生活》文集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1.12.2021
《死後的生活》文集
這是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動人故事。他們從小友好相處,並不瞭解家庭之間的敵視,也因此不得不分道揚鑣。互譯項目框架內,在中國出版的俄羅斯作家書籍中,謝梅紐克特別指出尼古拉·克里蒙托維奇的小說集《一個歐洲人的悖論》和尤里·科茲洛夫的小說《地緣政治羅曼史》。今秋新作《死後的生活》文集,囊括中俄作家的 8 個小說,將以中俄文本出版。
中國的俄語翻譯有了自己的獎項
歷史形成的事實是,中國出版的俄羅斯文學譯作,要比在俄羅斯出版的中國文學譯作多。不平衡的原因不僅在於人口數量差距,應該感謝的中國的俄語翻譯,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使俄羅斯作品更能讓中國讀者接受,也變得更容易理解。據“中俄圖書館”項目協調人瑪利亞·謝梅紐克介紹,中國有了自己的獎項。
她說:“為鼓勵最佳譯作,在項目支持框架下推出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邀請了最為著名的俄語翻譯做評委: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主任劉文飛,中國教育部前副部長劉利民和俄羅斯文學傳奇翻譯家李英男女士。去年12月,頒發了首批獎項。中國人民大學外語學院教授陳方翻譯的古澤爾·雅辛娜小說《我的孩子們》獲一等獎。‘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兩年頒發一次。我們希望,此獎能夠促進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普及,幫助吸引更多的俄語人從事俄羅斯文學翻譯工作,提升他們的職業自我評價,並意識到自己職業的重要性。”

谷羽教授的夢想是甚麼?
彼得堡“Hyperion”出版社的中國文學新作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3.10.2021
俄羅斯讀者能理解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情節和主人公嗎?
有人認為,21世紀是個悖論的世紀。很難不認同這樣的看法。以文學為例:作家和出版商越來越多,書籍百花爭艷,但讀者卻越來越少。在後蘇聯時期的俄羅斯,讀書的人比蘇聯時期少,但要知道,蘇聯曾是世界上讀書最多的國家。莫斯科地鐵中常見的景象是:乘客們翻看智能手機來消磨時間,而之前,每兩個人中就有一人在看書。

谷羽教授,俄羅斯詩歌著名鑒賞家,擁有半個世紀經驗的資深翻譯家。他在與衛星通訊社“你好,俄羅斯”節目交流時指出,網絡時代,中國讀書的人也變少了。谷羽教授對現代中國的俄羅斯文學狀況進行了評估,並介紹了自己的新作以及與俄羅斯同行合作的情況。
 
© 照片 : 谷羽教授谷羽教授
谷羽教授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1.12.2021
谷羽教授
記者:谷教授,中國讀者對俄羅斯現代文學興趣大嗎?
谷羽:在我看來,有些人感興趣,有些人更關注歐美文學。我覺得對於當代俄羅斯文學感興趣的讀者大致有這樣一些人:首先是高校教授俄語的老師,學習俄語的大學生、研究生,特別是學習文學與藝術的學生;其次是文化界的些詩人和作家,比如大家都知道,王蒙、莫言這些著名作家很關注俄羅斯文學。中國的很多老年人,還有一些年輕人喜歡俄羅斯歌曲、音樂、繪畫和電影。當然了,現代文化是多元的,有人喜歡俄羅斯文學作品,有人喜歡歐美作家的作品。這很正常。
記者:即將過去的2021年,您有哪些翻譯作品出版?
谷羽 :在即將過去的2021年,我出版了三本譯著;我翻譯的茨維塔耶娃詩選《花楸與珠貝》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問世,印數6000冊,最近編輯又跟我續簽了合同,可能還會再版。因為當時簽的合同是5年。
第二本參與翻譯的是《普希金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我翻譯的是普希金 1821年和1832年兩個年代的詩歌。
另外,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我個人選譯的普希金詩集《我的護身符》,印數4000冊,2021年1月出版。
此外,今年我完成了書稿《俄語詩行裡的中國形象》,將由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
記者:不久前完成的這本《俄羅斯詩行裡的中國形象》,您想向中國讀者表達怎樣的想法呢?
谷羽:《俄語詩行裡的中國形象》共選譯了60位詩人的314首詩。是18、19、20、21世紀用俄語寫作的、我能找到的詩歌作品,全都包羅在裡面了,有些詩是過去翻譯的,最近兩年,我在網上發現了很多當代詩人的作品,也把它們 譯成了漢語,比如像伊戈爾·布爾東諾夫還有葉蓮娜·洛克的詩歌作品。 這些作品反映了俄羅斯詩人對中國古典哲學、文學、歷史、詩歌、繪畫的認知與關注,進入21世紀以來,不少俄羅斯詩人來中國參加會議,旅遊觀光,還有的經商做生意,對中國有了更多的瞭解。把這些作品譯成漢語,可以增進中俄兩國人民彼此理解、相互信任的友好情誼。增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這就是我的設想!
記者:感謝!也祝賀谷教授今年有這麼多的收穫和成就!為您點贊!
谷羽:實際上,2019年《克雷洛夫寓言》也是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問世的,《克雷洛夫寓言》出了兩個版本,一是全集,另外一個是給中小學生編的選本,選了80 首,全集208首,各印了1萬冊。後來少兒讀本又加印了一萬冊,全集加印了3000冊,出版社編輯跟我聯繫,可能還會再版,從印數可以說明,現在喜歡克雷洛夫寓言的中國讀者還是比較多的。
記者:其實您翻譯這本書也是希望兩國人民對對方國家的印象更深刻,也能有一個更清晰的瞭解,對嗎?
谷羽:對!是這樣的!我覺得文化交流就像活水一樣,有流進來的,也有流出去的,裡面帶有中國文化的因子,俄羅斯人讀了以後受到感動,有的人寫詩就把中國文化的因子和俄羅斯民間智慧結合起來,“活水常流與情感共鳴”是這本書序言的標題。我希望,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文化交流日久天長!希望有更多的俄羅斯人喜歡中國文學!希望中國有更多的讀者喜歡俄羅斯文學!
記者:據說 您跟俄羅斯學者合作,出版了一套雙語詩歌讀物,是這樣嗎?
谷羽:  2020年,我跟俄羅斯漢學家合作編選翻譯的漢俄對照中國詩歌讀本系列正式出版,天津大學跟我們合作,經過申請這套書進入中國十三五規劃圖書工程,並得到了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唐詩讀本》《宋詞讀本》《元曲讀本》《李白詩讀本》《當代詩讀本》(三冊),成規模地翻譯了近百位詩人的600多首詩歌。2017、2018年由彼得堡許帕里翁出版社出版了俄語譯本《詩國三高峰  輝煌七百年》和中國當代詩選《風的形狀》,因數為3000冊。跟我合作的俄羅斯朋友是著名漢學家謝爾蓋·托羅普採夫,漢語名謝公,他翻譯出版了《李白詩500首》,撰寫了《詩仙李白傳》;另一個合作者是漢學家鮑里斯·梅謝里雅科夫,他的千家詩網站在俄羅斯很有影響,另外兩個合作者是彼得堡詩人阿列克謝·菲里莫諾夫,烏克蘭學者娜塔莉婭·切爾內什。從2016年開始工作,到2020年書籍出版,前後花費了將五年的時光。這套書印數3000冊,為俄羅斯學習漢語、中國學習俄語的大學生、研究生,以及熱愛詩歌的讀者提供優秀的精神食糧。這是中國、俄羅斯、烏克蘭學者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這樣的合作,優勢互補 ,互利雙贏。我希望跟這些朋友能繼續合作,為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貢獻微薄的力量。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