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可能放鬆貨幣政策嗎?

CC0 / / 中國有可能放鬆貨幣政策嗎?
中國有可能放鬆貨幣政策嗎?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3.11.2021
關注
中國央行一位官員警告說,中國明年可能面臨滯脹威脅,這可能會給增長前景帶來壓力。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 表示,如果需求持續疲軟,生產者出售產品的價格將繼續上漲,則必須採取更果斷的刺激措施。有沒有理由相信中國的貨幣政策可能會發生改變?
滯脹是經濟中比較隱蔽的現象,即GDP增速放緩,甚至經濟萎縮,而通脹則相反。首先,這種現象加劇了對人們生活的負面影響——人們的幸福感下跌。其次,滯脹難以用傳統方式應對。因此,如果貨幣政策收緊,GDP 的走向可能會更加惡化。相反,如果刺激經濟增長,通脹過程可能會惡化。
報告:通貨膨脹和保護主義威脅全球經濟穩定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9.10.2021
報告:通貨膨脹和保護主義威脅全球經濟穩定
當然,現在談論中國的滯脹還為時過早。畢竟中國的總體通脹保持穩定,但並不高。然而一些令人不安的徵兆仍很明顯。例如,儘管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僅上漲1.5%,但生產者價格指數漲幅超過13%。這是自1995年以來的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放緩至 4.9%,儘管前一季度的增長還處於 7.9% 的水平。
中國央行官員劉世錦指出,要對滯脹做出“診斷”,需要看清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GDP動態的多向變動。現在情況並非如此,但畢竟生產者價格的大幅上漲遲早會表現為消費者價格的上漲,因為企業成本最終往往落在消費者身上。劉世錦認為,正因為如此,需要監管部門密切關注,及時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內。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卞永祖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原則上不存在根本性問題。但在他看來,全球資源通脹會影響到生產者價格指數。卞永祖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中國為最大製造國,這種情況對國內指標的影響相當敏感。卞永祖說:
“中國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眾所周知,受全球物流供應鏈出現一定問題的影響,包括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都曾出現過了一波價格的上漲。這些基礎原材料的影響非常廣泛,會引起所有產品價格的普遍性上漲。另外,人力成本的上漲也是一個因素。一方面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人力成本上漲是必然趨勢,另一方面消費價格和工資的上漲也會使得產品價格趨於上漲。我認為在這方面需要因地制宜,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目前中國總體上經濟的運轉不存在太大問題,主要風險來自於外部環境,比如全球通脹必然會影響到中國,包括產品價格的上漲。”
為何美國經濟不能繼續允許對華商品保持高額關稅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11.2021
為何美國經濟不能繼續允許對華商品保持高額關稅
新冠疫情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一直沒有採取激進的貨幣刺激措施。首先,與許多國家不同,中國能夠較快地控制疫情,加快了經濟活動的恢復。此外,對2008 年危機的經歷仍然記憶猶新:當時國家的支持規模相當於當時本國 GDP 的 12.5%,雖然幫助擺脫了危機,出現了“正值”,但同時也產生了很多長期問題,如產業結構性失衡、房地產市場過熱、經濟槓桿率過高等。卞永祖專家認為,正因為如此,目前中國正在通過財政激勵措施和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支持某些最脆弱的行業。卞永祖專家繼續說:
“我認為貨幣政策主要與企業的生產或社會資金面的寬松相關。目前中國社會的流動性並不存在短缺的情況,包括銀行貸款或社會融資規模都是相對比較寬裕。與需求不足的情況相反,供應是比較充足的。當然這其中也會出現一些結構性的問題,在中國經濟進行結構性轉型的過程中各行業可能會面臨著不同的需求或者供應不同的情況,比如近期對房地產各方面的管控就比較嚴格,該行業的資金供應相對就會偏緊。還有部分中小企業存在一些固有的先天性不足,他們這種貨幣的供應或者需求就會面臨一些緊張。若要解決這種結構性問題,不應該通過簡單的降息去解決,因為降息可能會帶來大水漫灌的情況,造成很多負面影響。而目前主要的重點在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高的問題,那麼在這方面需要下大力氣,包括央行針對性的一些措施,提供更多的貨幣工具等。當然,也不排除央行有針對性進行一些降息的可能性。”

歐盟委員會保留中國GDP2021年增長7.9%的預測 2022年略有下調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1.11.2021
歐盟委員會保留中國GDP2021年增長7.9%的預測 2022年略有下調
上周中國央行發佈貨幣政策季報後,有關可能改變優先事項的討論尤為活躍。以前報告中一直存在的措辭不見了。例如,沒有“監管者將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的說法,也沒有“以激勵措施防止經濟泛濫”的措辭。相反,中國央行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監管機構將繼續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需要和應對金融風險之間尋求平衡。與此同時,人們認識到,由於中國面臨經常性、結構性和週期性隔離的限制,實現強勁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
然而,美國量化寬松計劃或歐盟負利率政策等激進的貨幣刺激措施不太可能在中國出現。這些措施雖然的確有助於刺激經濟活動,但會造成相當強烈的通脹壓力。考慮到中國政府的優先事項——關乎增長質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強勁的通脹不太可能實現戰略性長期目標。北京更有可能越來越容忍經濟增長放緩。如果出現經濟增長減速超常的威脅(今年該指標不應低於GDP的6%),屆時將讓貨幣激勵措施發揮作用。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