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015/1034645748.html
中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成功發射
中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成功發射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10月14日18時5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該星將實現國際首次太陽Hα波段光譜成像的空間探測,填補太陽爆發源區高質量觀測數據的空白,提高中國在太陽物理領域研究能力,對中國空間科學探測及衛星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10月15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1-10-15T15:02+0800
2021-10-15T15:02+0800
2022-01-26T02:16+0800
中國
太陽
小衛星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4/0b/0d/1032518957_0:0:1440:810_1920x0_80_0_0_068f1b0ad729e050525db0d23dfa0e2f.jpg
消息稱, “羲和號”全稱太陽Hα光譜探測與雙超平台科學技術試驗衛星,運行於高度為517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主要科學載荷為太陽空間望遠鏡。Hα是研究太陽活動在光球和色球響應時最好的譜線之一,通過對該譜線的數據分析,可獲得太陽爆發時的大氣溫度、速度等物理量的變化,有助於研究太陽爆發的動力學過程和物理機制。衛星在軌運行期間,將觀測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光球及色球表現,探究太陽爆發的源區動態特性和觸發機制,同時探測太陽暗條形成和演化過程的色球表現,揭示其與太陽爆發的內在聯繫,還將獲取全日面Hα波段多普勒速度分布,研究太陽低層大氣動力學過程,為解決“太陽爆發由里及表能量傳輸全過程物理模型”等科學問題提供重要支撐。該衛星採用了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穩定度的“雙超”衛星平台設計。平台將在軌應用磁浮技術,採用“動靜隔離非接觸”總體設計新方法,將平台艙與載荷艙物理隔離,阻斷平台艙微振動對載荷工作的影響,大幅提高載荷姿態指向精度和姿態穩定度。未來,雙超平台技術還將在高分辨率對地詳查、大比例尺立體測繪、太陽立體探測、系外行星發現等新一代航天任務中開展廣泛應用,助推中國空間科學和空間技術跨越式發展。本次任務成功搭載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的2顆政府間合作微小衛星:大學生小衛星-1、大學生小衛星-2A,主要開展盤繞式伸展臂展開、星基廣播式監視及星間通信等技術驗證。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是中國發起成立的第一個高技術領域國際組織,此次任務是該組織成立以來首次發射衛星。此外,本次發射還搭載了8顆商業微小衛星。中國國家航天局負責衛星工程組織管理、重大事項組織協調和發射許可審批,南京大學作為用戶部門負責科學與應用系統建設與運行,中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中心組成單位按分工負責地面系統建設和運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和運載火箭系統抓總研制,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發射場及測控系統組織實施。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91次發射。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014/1034639271.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1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4/0b/0d/1032518957_180:0:1260:810_1920x0_80_0_0_2435329fb68787164ab149fea68d7801.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中國, 太陽, 小衛星
中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成功發射
2021年10月15日, 15:02 (更新: 2022年1月26日, 02:16)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10月14日18時5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該星將實現國際首次太陽Hα波段光譜成像的空間探測,填補太陽爆發源區高質量觀測數據的空白,提高中國在太陽物理領域研究能力,對中國空間科學探測及衛星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消息稱, “羲和號”全稱太陽Hα光譜探測與雙超平台科學技術試驗衛星,運行於高度為517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主要科學載荷為太陽空間望遠鏡。Hα是研究太陽活動在光球和色球響應時最好的譜線之一,通過對該譜線的數據分析,可獲得太陽爆發時的大氣溫度、速度等物理量的變化,有助於研究太陽爆發的動力學過程和物理機制。衛星在軌運行期間,將觀測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光球及色球表現,探究太陽爆發的源區動態特性和觸發機制,同時探測太陽暗條形成和演化過程的色球表現,揭示其與太陽爆發的內在聯繫,還將獲取全日面Hα波段多普勒速度分布,研究太陽低層大氣動力學過程,為解決“太陽爆發由里及表能量傳輸全過程物理模型”等科學問題提供重要支撐。
該衛星採用了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穩定度的“雙超”衛星平台設計。平台將在軌應用磁浮技術,採用“動靜隔離非接觸”總體設計新方法,將平台艙與載荷艙物理隔離,阻斷平台艙微振動對載荷工作的影響,大幅提高載荷姿態指向精度和姿態穩定度。未來,雙超平台技術還將在高分辨率對地詳查、大比例尺立體測繪、太陽立體探測、系外行星發現等新一代航天任務中開展廣泛應用,助推中國空間科學和空間技術跨越式發展。
本次任務成功搭載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的2顆政府間合作微小衛星:大學生小衛星-1、大學生小衛星-2A,主要開展盤繞式伸展臂展開、星基廣播式監視及星間通信等技術驗證。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是中國發起成立的第一個高技術領域國際組織,此次任務是該組織成立以來首次發射衛星。此外,本次發射還搭載了8顆商業微小衛星。
中國國家航天局負責衛星工程組織管理、重大事項組織協調和發射許可審批,南京大學作為用戶部門負責科學與應用系統建設與運行,中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中心組成單位按分工負責地面系統建設和運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和運載火箭系統抓總研制,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發射場及測控系統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