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十年時間里,一直被認為是亞洲的金融中心。香港股市,是世界資本最大市場之一。原因在於,香港與大陸相比,擁有一定的法律自治權。對國際商界、尤其是金融企業來說,該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制度極為誘人。
這些措施使中國有價債券市場快速成長,相應地,對外國投資商來說,其吸引力也大大增加了。根據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數據,從2014年開始,進入中國股市的國外組合投資額上漲了8倍。2020年9月,實現8370億美元。早前,路孚特(Refinitiv)給出的統計是,2020年上半年,在世界市場投資商購買的股票總額中,有49.8%投向中國公司。總體來說,中國2020年上半年共引資321億美元,儘管在紐約僅銷售了17億美元。
根據全球金融公司計算,到2026年,僅中國投資銀行業務利潤就可高達470億美元。在金融領域,摩根大通已獲得許可,將在中國的經營完全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其他世界級玩家也循此例,幾乎都提交了從中國夥伴購買股份和擴大在華業務的申請。因此,世界大玩家將區域高管轉往大陸是完全符合邏輯的。首先,他們將更接近主要市場。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大陸和香港之間移動受限,擺脫相應風險尤顯重要。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大陸市場的吸引力還源於其它一系列原因。
他說:“中國內地市場吸引力急劇上升的原因有三:第一,內地的疫情防控效果良好。雖然發生過幾次反彈,但是基本都在一個月內得到了控制,對金融業務造成的衝擊較小。反觀西方的疫情防控,包括香港的狀況也是起起伏伏。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內地業務的開展和未來的發展應該說都是會比較順利的;第二,疫情期間全球濫發貨幣,而這一措施對未來實體經濟會產生怎樣的衝擊和影響,目前都不清楚。中國內地儘管也多發了貨幣,但金融總體相對很穩定。我們可以看到,近一段時間資金是紛紛流向中國,這就說明內地是金融穩定的避風港。只有先穩定住,才能談後續發展的問題。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外資也願意進入內地市場;第三,在面對國際社會上的風風雨雨時,我們實際上是採取了擴大開放的措施來應對。這說明中國有了經濟基礎和金融底氣,對於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2020年,中國政府為促進經濟恢復,幫助中小企業,推出了一系列財稅刺激方案。數十年中,預算赤字首次上升到GDP的3.6%。中央政府批准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的抗疫特別債券。此外,地方政府發行特別債券的配額也增加到3.75萬億元人民幣。自然人收入不到5000元的,不用納稅。其它一些稅率也被減少,其中包括增值稅。
但香港就沒那麼運氣了。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香港GDP相當於中國GDP的1/5。但現在卻不超過2%。專家黃衛平指出,世界級企業從香港移往內陸,也與香港經濟增長負面預期有關,
他說:“如果內地的金融市場發展非常好,實際上就是取代了香港。如果內地的經濟發展非常糟糕,那麼香港金融也沒有可服務的對象。可以說香港若是不轉型,只依靠四大服務支撐,我認為是沒有前進和後退的道路可走的。再加上香港當前又與內地步伐不統一,這樣一個態度可能會讓內地不那麼積極地帶動香港一起發展。所以香港現在是處於比較尷尬的一個位置,此次瑞士金融機構高管紛紛調往內地離開香港,我想正是因為他們看出來香港不大樂觀的發展前景。”
從2014年開始,香港始終遭受政治和社會動蕩。2019年,特別行政區因抗議活動,GDP縮水1.2%。2020年,香港政府在大流行背景下,撥出3100億港幣支持經濟和居民。但這並沒起大的作用。根據2020年結果,香港GDP減少了6.1%。現在,香港政府宣佈新的1200億港幣刺激措施,以促使經濟轉向增長。但顯而易見,特別行政區多年時間里將遭受嚴重的預算赤字。
據彭博社報道,世界金融集團遷往大陸計劃暫時受到公司員工們的抵制。首先,對講英語的人來說,香港在生活上要更為便利。此外,香港稅收政策和大陸差別很大。比如在香港的外國人收入稅大約為15%,但大陸的稅率幾乎高出一倍。儘管如此,長期看,稅收優勢最終要被經濟困境所吞噬,畢竟大陸市場增長快、容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