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的原因及區域差異

© Sputnik / Yulia Kozlova老人
老人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國家衛健委日前發佈《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較2018年77.0歲繼續提高。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智勇認為,人均預期壽命提高是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高、對健康的重視度增加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中國地域遼闊,區域間存在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而經濟發展水平對人均壽命有較大影響。王智勇說:

李阿姨在冬宮廣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自駕游——80歲老人的文學之旅

“像北京上海的人均壽命可能已經突破80歲。而在相對落後的地區,醫療衛生服務會相對差一些,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很可能也沒那麼高。”

除了經濟水平導致人均壽命在地區之間出現差異,生態環境也會對人均壽命產生重要影響。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於2007年制定了一套認定“長壽之鄉”的中國標準,巴馬縣、澄邁縣、如皋市、文登市、都江堰市等多個地區都獲得了“長壽之鄉”稱號。

王智勇說:“廣西的巴馬縣以百歲老人出名,可能跟他們的環境和生態有關係,也跟歷史沈澱有一定的關係,不完全受經濟發展和醫療衛生服務等各個方面的限制。”

隨著人均預期壽命的不斷提高,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標準,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的7%以上,那麼這個國家就已經屬於人口老齡化國家。
據王智勇介紹,早在2000年,中國就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 。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