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建立亞太地區新關係矩陣中取得新外交突破

© AP Photo / Andy Wong中國在建立亞太地區新關係矩陣中取得新外交突破
中國在建立亞太地區新關係矩陣中取得新外交突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關乎中國與亞太國家關係的兩個重要方向取得重大進展:《南中國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的第一輪審讀將提前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新一輪談判也順利舉行。以上兩份文件都由中國牽頭草擬。

7月31日,在曼谷舉行的中國-東盟外長會結束後,11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提前完成《准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的第一輪審讀。王毅稱此為"重大進展 ",離3年內完成磋商的目標又近一步。外長會後的共同宣言稱,東盟各國外交部"為旨在盡快在《准則》問題上達成解決方案的內容充實的談判所取得的進展感到歡欣鼓舞"。

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商務部:RCEP第27輪談判各個領域都取得積極進展

《南中國海行為準則》旨在於2021年前為作為最繁忙海上通道之一的南海建立爭端管理和解決機制。雖然南海近期發生了一系列事件,各方還是達成一致決定提前完成《准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的第一輪審讀。7月,中國和越南在一塊爭議水域發生嚴重利益紛爭。一個月前,中國還與菲律賓在海上發生過不愉快事件。與此同時,各方都有意制定南海行為準則,以促使各方互信,讓類似事件以後盡可能少的發生。

目前各方尚未就《准則》達成一致,對於磋商甚麼時候結束也無共識。廣西民族大學中國-東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葛紅亮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稱,磋商參與方遇到的困難在接下來的磋商進程中還會出現。

葛紅亮:" 我認為第一個困難體現在中國與東盟國家協商的過程中,主要表現在准則的內容上。准則的內容已由框架變成了詳細的文字,也就是說,在協商過程中,雙方越來越多地討論《准則》的具體內容。最早的文本框架原則性較強,國家間的分歧並不多,但隨著內容越來越細化,分歧也日益明顯,如何處理好分歧,在我看來是最重要的一個挑戰。"

 葛紅亮認為,中國和東盟國家在海洋利益劃分上一貫存在分歧,達成一致困難且需要時間。

"第二個困難存在於中國跟東盟國家之間,具體可分兩方面來談。一方面,東南亞國家的海洋意識愈來愈強,都加強了對南海既有利益的鞏固和主張。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甚至連島礁利益爭端都不涉及的印尼,均加強了對海域的管理及在海面的軍事存在感。中國近些年在南海方面的維權機制化也越來越明顯。當內容觸及到這些較為根本的利益時,就會對《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產生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體現在南海軍事化發展的態勢上。當前外媒熱炒的、由美國日本等國提出來的‘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論調,對東南亞國家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此外,美國近些年,特別是在特朗普就任以後,在南海方面的行動越來越頻繁,挑釁性行為也越來越具體。中美在南海的大國競爭,使南海的軍事化色彩也愈加濃烈。因此,整個南海地區的安全氛圍、地區國家的互信關係,包括地區國家的安全情感都會對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磋商產生較大的影響。

另外從微觀層面來看,雖然大部分東盟國家非常重視准則的磋商,但其內部尚有國家對磋商頗有微詞。例如此前越南就違背了《准則》磋商的一項重要原則,即正式公開文本前不能提前把磋商內容洩露給非中國和東盟國家。所以在接下來的進程中,越南的態度和其他國家可能會有的小動作,都會影響到磋商。"

葛紅亮認為第三方干預仍是一大阻礙,不可避免地會拖慢《准則》簽署。

葛紅亮: "此外,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此前對磋商採取的是施壓態度,不排除接下來它們可能會進一步影響磋商,利用東盟個別國家在准則磋商過程中製造不滿情緒。"

美國等域外勢力在南海問題上挑撥離間的做法只會擾亂南海局勢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外交部:美國等域外勢力在南海問題上挑撥離間的做法只會擾亂南海局勢
7月3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第27輪談判在鄭州結束,談判為期10天,16國700多人參與。如果談判成功,協定將涉及東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這些國家擁有全球三分之一的GDP、40%的貿易量和近乎一半的人口。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指出,此輪談判取得積極進展,各方確認了在今年年底前簽署協定的目標。李成鋼還表示中國願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相關國家協作,盡快解決遺留問題,盡快結束談判。

中國積極推動簽署協定,該協定將為中國在亞洲面對美國時創造緩衝,在美國奉行貿易保護政策時捍衛在自貿方面的立場。

鄭州磋商結束當日,中美新一輪經貿談判也在上海結束 。上海談判取得進展的跡象不多。由於中美矛盾加劇、雙邊貿易減少,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中國2019年上半年的最大貿易夥伴。據東盟官方消息,1月至6月,東盟與中國的貿易總額達到2918.5億美元,同比增長4.2%。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