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被比作"蛟龍"號的"弟弟"。有了7000米級深度的"蛟龍"號,我國為甚麼還要研制4500米載人潛水器?4500米載人潛水器實現了哪些創新?未來我國在潛水器研制方面將有甚麼"新"動作?科技日報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人士。
4500米載人潛水器能帶動一批深海通用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大大提高裝備國產化率。依據經費額度計算,4500米載人潛水器國產化率達到95%。國產化率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運行成本,提高了科考性價比。"初步估算,每個潛次潛水器本身成本約為‘蛟龍'號的20%。"胡震表示,待明年4500米載人潛水器開始試驗性應用後,將對成本做進一步統計分析。
作為業主單位,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組長丁抗希望,未來潛次價格和美國"阿爾文"號相比,具備市場競爭力。
"與國際同類潛水器相比,4500米載人潛水器在電能、潛浮速度、聲學通信和自動控制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丁抗說。
驗收會上,15位專家給出了意見:課題研制過程中突破了鈦合金載人艙、超高壓海水泵、低噪聲推進器、液壓源、充油鋰電池、浮力材料等關鍵技術。通過課題實施,我國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和裝備製造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具備了自主研發和製造深海載人潛水器的能力。
"4500米載人潛水器不僅為我國已投入使用的‘蛟龍'號的技術更新、正在研制的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奠定了中國製造的基礎,也標誌著我國已擁有海洋大深度技術自主研發能力。"丁抗說。
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702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主任葉聰告訴記者,按照計劃,將在2020年完成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研制,未來科學家將隨著它深潛萬米海底進行科考,探索深海大洋的未知世界。
"在‘蛟龍'號和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研制經驗的基礎上,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的研制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它建成投入使用後,將會創造新的‘中國深度',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探測能力與研究水平。"葉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