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被迫成為中國新絲路上的合作夥伴

© AP Photo / Xinhua/Lan Hongguang日本被迫成為中國新絲路上的合作夥伴
日本被迫成為中國新絲路上的合作夥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新市場不僅關乎日本的發展,更關乎其經濟的生死存亡;萎靡不振的安倍經濟需要新的動力。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們在評論《讀賣新聞》有關日本政府正在考慮給予中國“一帶一路”資金支持這一計劃的報道時做出此番評論。專家們還認為,日本被迫重新審視自己對中國該倡議的態度,包括因為美國亞太戰略的不確定性。

特朗普放棄TPP迫使日本向中國市場掉頭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特朗普放棄TPP迫使日本向中國市場掉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今年兩次會晤時討論了日本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問題。一次是在7月德國G20峰會期間,一次是在11月越南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

其中,習近平還在峴港時就曾說過,互利合作是中日關係向前發展的動力;新形勢下,雙方應該提升雙邊務實合作水平,積極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盡早落地。而安倍則表示希望同中方開展互惠共贏的經貿合作。

在此次會晤之前習近平成功主持了中共十九大,再次當選中共領導人。而安倍晉三在大選中也大獲全勝。觀察家們就此指出,對鞏固了自身政權的兩國領導人來說,出現了重啓兩國關係的時機。這同樣反映在雙方都感興趣的“一帶一路”框架內的合作上。

從《讀賣新聞》的報道來看,日本將把重點放在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上。其中包括中日企業在那些連接歐洲與非洲並有主要貿易線路通過的亞洲國家內開展可替代能源項目的合作。也在考慮為改善物流和加快貨物運輸而開展鐵路建設和改造方面的合作。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賈晉京認為,日本經濟的蕭條和疲軟以及美國政策中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歐洲民粹主義,促使日本重新考慮自己對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立場。

賈晉京說:“日本最近之所以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表現出了十分強烈的參與合作願望,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首先,近期日本接連爆發‘質量門’事件,日本企業接連被並購,其中有些企業被中國企業收購,例如日本的東芝就被中國的海信收購。這些問題都體現出日本經濟當前已經進入到了更深層次的蕭條和衰退。過去幾年中‘安倍經濟學’所採取的強貨幣刺激政策已經過了效能釋的臨界點,開始轉變為企業運營成本增加的嚴峻局面和挑戰。其次,作為傳統上一直依賴海外市場的日本經濟,必須要有更多的海外市場對其進行支援才能繼續走下去,這已經不是發展的問題,而是生存問題。而在這種情況下,恰逢美國特朗普上台後的加強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歐洲民粹主義抬頭的祛暑,這些市場環境的變化都使得日本其實沒有甚麼真正能夠在歐美市場打開更深局面的可能性。所以,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成為日本為數不多的、並且也是機會最好的選擇,日本2017年以來已經連續多次表現出加入‘一帶一路’的願望,包括今年5月也曾派代表團參加北京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日本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轉變,既是日本將‘一帶一路’視為最優選項的體現,同時也是日本對外經濟政策正在轉型的重要表現。”

現代發展問題研究所專家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在解釋日本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感興趣的原因時指出,“日本作為中國的近鄰以及對中國所有進程都了如指掌的觀察者,給自己得出了一個正常、及時、正確的結論——日本企業的確感興趣,應當參與這些項目”。日本同中國的政治關係很複雜,這從它對“一帶一路”以及建立亞投行等倡議的最初反應中也可看出。

不過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同時認為,為了讓日本經濟保持穩定的增速,顯然需要新的視野,新的市場,新的項目,新的倡議。這正是“日本政府對所有可能的外經擴張選項進行極為慎重但又非常認真和嚴格分析”的原因。可見日本打算參與“一帶一路”項目,首先是出於對經濟利益的考慮。

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還認為,日本對同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感興趣,也是美國政府“幫忙”的結果。

他解釋說:“這是向特朗普以及整個白宮發出的某種信號。這是日本以某種特有的方式呼籲美國歸根結底要明確自己在亞太地區的政策。美國先是建議日本參加《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後來美國人自己倒‘炫耀般’地退了出去。現在日本自己要同夥伴們試圖拯救這個倡議。日本告訴美國人——還有來自中國的倡議。雖然它們還需要研究,但是不能不同意:其中的一切都很清楚,都很誘人。期待美國人做出最終決定以及選擇自己行動路線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因此我們將在對我們有利的地方,並像我們認為需要的那樣,開始行動——東京向自己的海外合作夥伴發出了這樣的信號。”

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認為,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可以出現中日美三方合作。在他看來,這應當是“現代經濟中最有趣的現象”——它將以此證明實際上全球化以及經濟上的相互依賴根本就沒有消失。相反,它們仍在不斷加強。“一帶一路”有可能未來幾年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可能會把中國的倡議轉變成多邊倡議。這是應對新挑戰的手段之一,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認為。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