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美經貿關係時常傳出貿易保護的雜音,我想強調的是中美經貿合作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是由雙方利益融合的客觀現實決定的。”他認為中美雙方能夠通過對話和合作妥善處理雙邊經貿關係出現的問題:“我們願意美國新一屆政府繼續推動中美經貿關係穩定健康發展,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
“美中之間永遠都不應該發生貿易戰。”正在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則這樣說。
阿里巴巴方面提供給衛星網的信息顯示,馬雲19日在達沃斯論壇的特別對話環節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安德魯•索爾金採訪時表示,美國在發展經濟時把製造業外包給墨西哥、中國,把服務業外包給印度,只控制知識產權、科技和品牌的戰略非常好,也為美國公司創造了數以億計的利潤。
不過,他同時表示,過去30年,美國在13場戰爭中花費了14.2萬億美元;過去20年,美國的資金都流向華爾街,在2008年金融危機損失了19.2萬億美元。他認為這些錢如果能投資到美國的基建或幫助白領、藍領,肯定有更好的結果。他說:“不是其他國家偷了你們(美國)的就業機會,這是你們的戰略,是你們沒有合理思考、分配資金。”
馬雲在採訪後回答觀眾提問時說:“我們應該給特朗普政府一點聲音,特朗普是思想開明的人,他在聽大家的聲音。”
他認為,發動戰爭非常容易,但結束戰爭很困難,甚至沒有可能,而當貿易停止時,世界將陷入困境,中美永遠也不應該有貿易戰:“你怎麼能想象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貿易戰爭,這將是一場對世界的災難。”
馬雲對中美貿易戰持樂觀態度,但也有人不這麼認為。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中國美國商會(AmChamChina)中國政策委員會負責人萊斯特·羅斯透露,一旦特朗普政府實施限制對華貿易的政策,中國政府“已準備好相應的報復政策”。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蔡瑞德(William Zarit)透露,下月將有7至8位商會成員前往華盛頓,與“盡可能高的”官員對話,向他們傳遞“真實的”中國信息,以爭取實現讓兩國雙贏的結果。
有香港經濟學家分析稱,中國一方面可以通過減少進口美國飛機、汽車、機械設備以及高科技產品影響美國經濟,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對美國農業產品的進口。
瑞士國際管理髮展學院榮譽教授讓·皮埃爾·萊曼在新加坡《海峽時報》撰文分析說,特朗普選擇彼得·納瓦羅為剛成立的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是《致命中國》、《臥虎:中國軍事化對世界的意涵》兩本書的作者。此外,他還任命“貿易鷹派”羅伯特·萊特希澤為美國貿易代表,這些人事任命以及近期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來看,中美間的貿易戰“不可避免”。
陳鳳英說,特朗普是個商人,他習慣在談判前先嚇唬對方,然後就此在談判時佔據心理優勢,“他吼得厲害不等於以後會有甚麼實際行動”。她認為貿易與雙邊利益都有關,如果雙方權衡下利弊,就一定不會有全面、大規模的貿易戰。
“中國和其他國家一直有傾銷反傾銷的小的貿易摩擦,但只佔中國外貿總量的很小一部分。”陳鳳英認為,現在中美經濟實力相當,才會有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就像拳擊比賽,是體重、實力對等的選手間的較量,差得太遠就不會打。不過特朗普畢竟是商人,他代表美國利益,因此中美兩國不會有全面貿易戰。”
事實上,儘管大規模貿易戰還未真正發生,但一些變化已經開始出現。
18日,中國美國商會公佈的年度會員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正放緩在華投資計劃,將中國作為首選3個投資目的地的企業比例降至56%,創下2009年以來新低。4/5的企業表示,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降低,這一數字幾乎是3年前的兩倍。
此外,在這份基於462個商會會員企業的調查中,72%的企業表示中美之間的積極關係對他們在華業務的增長“十分”或者“極其”重要,但只有17%的企業預計未來一年中美關係將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