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寒秋的晚上,我們和在莫斯科已工作了15年、事業有成的中國女企業家王萍相遇。當時她正在莫斯科大學主樓前廣場,與大學生們一起觀看“莫斯科國際燈光節”開幕式燈光秀。我們都是持邀請票前來觀看的。看到心態年輕、樂觀、熱情的王萍,很難相信她的人生並不一帆風順。
王萍屬於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那一代人。“文革”中,因她早已去世的祖母是俄羅斯人,全家被扣上“蘇修特務”這一莫須有的罪名,下放到農村,在那裡甚麼臟活累活都要乾。“我獨自一人去了最艱苦的農村插隊落戶。在農村, 我學會了所有農活,在最苦最累最臟的農活中,總能看到我瘦小的身影” ,王萍回憶說。
王萍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里學會了許多東西,也表現出多方面的才能。“我做過大隊廣播員、供銷社售貨員、大隊板報編輯; 還曾放牛,擠牛奶,餵豬,修路,伐木……”,她坦率地說。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王萍考進了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師範專科學校化學系,但在當時化學老師並不十分需要。在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的年代,國家更需要懂經濟的人才。於是,31歲的王萍決定再拿一個經濟專業大學文憑。她先進入黑龍江社會科學院學習,之後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求學期間,王萍不僅要照顧兒子,還在哈爾濱34中教書。她因工作成績優異,多次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師。在拿到經濟專業文憑後,她進入了中國農業銀行哈爾濱分行,並很快被提升為分行“銀行卡處”處長,之後又擔任了該銀行下屬“金穗“分行行長。
說到自己的獨生子,王萍回憶說:“當時我很想讓孩子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成長,培養他廣泛的興趣,不要受到大人的壓力。”她的兒子範恩寧從小喜歡踢足球,上中學時曾不止一次被評為市級最佳球員。她說: “但我非常擔心這會影響他大學階段的學習。”所以當兒子在莫斯科大學學習一年後,她毅然寫了辭職報告,決定來到這個自己陌生的國家—俄羅斯。
如果說王萍在故鄉已經取得了工作上的好成績,那麼到莫斯科後,她將不得不從零開始。
以前沒學過俄語但有很強組織能力的王萍,很快就在莫斯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我公司的幾位俄語翻譯(俄羅斯人)當時在莫斯科的中文報紙'徵聘啓示'中找到了我。我很幸運,正是他們幫我介紹了許多俄羅斯方面的關係,在我事業的起步階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對他們始終心存感激 , 其中一位翻譯至今與我保持著聯繫”,王萍說。
王萍的公司進行了大量有關中俄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她多次組織俄羅斯和中國的民間團體到對方國家訪問、演出、聯歡,其中也包括中老年人和大、中、小學生,為加強兩國民間文化交流,增進中俄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儘管在中國人當中有這麼一種說法: 外國人在俄羅斯很難從事任何商業活動。但王萍卻堅信: 在俄羅斯經商的困難僅表現在不瞭解俄羅斯法律和當地的實際情況。所以王萍強烈建議自己的中國同胞,一定要瞭解和遵守俄羅斯法律,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許多麻煩。她說:“這是我憑自己的經驗知道的,以前也犯過不少錯誤”。幾經艱難,性格執著而堅忍的王萍最終在莫斯科取得了成功。
王萍不僅僅因自己豐富的工作和生活經驗而格外重視俄羅斯法律。不久前,她兒子與俄羅斯姑娘瑪莎結了婚,而瑪莎就是一位法律工作者。兒媳的法律知識不僅對王萍,也對她在俄羅斯成功經商的兒子很有幫助。
順便說一下,再過一兩個月,王萍還會“升級”——她就要當奶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