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建立亞太集體安全架構符合地區所有國家利益

© flickr.com / Zeb Andrews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衛星新聞北京8月5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當代亞太》執行主編高程在接受"衛星"新聞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建立避免國家間衝突失控的安全協調機制和應對突發事件的危機管理機制符合地區所有國家的利益。

8月5日至6日,東盟國家在馬來西亞舉行俄羅斯-東盟部長級會議、東亞峰會外長會議及東盟安全問題地區論壇第21次會議。俄羅斯副外長莫爾古洛夫表示,俄羅斯計劃與中國及其他東盟國傢伙伴呼籲建立亞太地區平等集體安全架構。
亞太國家需要安全環境

俄中提醒亞洲不要重蹈歐洲覆轍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中提醒亞洲不要重蹈歐洲覆轍
高程表示,"亞太地區國家安全訴求雖然存在分歧,但都需要和平、穩定的地區安全和發展環境,避免地區衝突陷入不可控狀態,盡可能降低由於政治對抗導致的經濟損失,解決非傳統安全威脅,是各國的共同目標所在"。

她指出,一方面,亞洲地區國家的發展需要一個能夠合理體現各自訴求的寬松的地區政治環境。美國主導的集團化地區政治生態,不但給中國和平發展製造了較大的 壓力,這也不符合亞太國家謀求長期發展的利益訴求。另一方面,亞太地區對公共安全的需求增強。不確定的安全隱患成為中國和亞太地區國家發展的共同障礙。

高程認為,儘管美日因素和中國與亞太周邊一些國家領土爭端的存在成為地區集體安全機制的阻力,但總體來說,一個能夠推動地區和平、管控危機風險和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的地區安全合作機制,在亞太地區仍然具有較大的需求和吸引力。

俄中建立安全架構的考量

俄遠東地區有意與亞太國家開展農業合作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遠東地區有意與亞太國家開展農業合作
專家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建立這一安全架構的原因。她說,俄羅斯如今在美國主導的北約打壓和西方的制裁下,在歐洲處於困境,但在亞太地區,大部分國家對俄羅斯 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雙邊關係具有較好的基礎,特別俄羅斯和越南、印度和朝鮮的關係,客觀上對這些國家與美日之間的距離可以起到平衡作用,所以其對於亞太地 區集體安全框架機制的推進或許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她看來,對於俄羅斯來說,俄羅斯倡議亞太地區集體安全框架機制,有助於俄羅斯提高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提高自身在歐洲和世界與美歐的議價能力。

專家繼續道,而中國提出建立這一機制,主要是為防止美日兩國在亞太地區推動遏制中國和平發展的政治聯盟,用地區安全議題使中國陷入相對孤立的局面。

她說,在亞太地區安全問題上,中國需要展示自己維護地區和平的意志和能力,積極尋求與俄羅斯的協作,推動有效的地區安全協調機制、危機管控機制和安全公共產品供給平台的建立。

俄中共同追求的目標

俄外交部:俄中將在東亞峰會上提出建立亞太集體安全架構的問題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外交部:東亞峰會俄中將提出建立亞太集體安全架構問題
高程分析道,在亞太地區和全球協作層面上,中俄兩國正在倡議和尋求基於平等和非排他性的政治秩序,反對美國及其聯盟體系合力遏制別國和平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集團政治生態。

在地區安全領域,中俄兩國共同追求的目標是形成大國協調機制,降低由於突發事件或國家間衝突給整個地區帶來的安全威脅,避免地區陷入軍事競爭的"安全困境"。

從全球層面來看,中俄兩國協作的重要出發點之一在於,如何能夠成為建設性的力量,去修正對自身和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不利的既有國際秩序?而這要求兩國的協作不僅限於雙邊,而且需要進一步團結更多國家,在國際和地區多邊合作組織中全面深化協作關係。

機制的實現取決於原則和協調


高程說,"亞太地區集體安全框架機制的實現,關鍵在於組織的原則和協調模式,需要中俄兩國在地區努力營造去集團化或弱集團化的政治環境,推動以平等而非強 權為基礎的地區安全協商機制,在地區安全治理方面讓各成員國具有相對平等的提議權和發言權,通過協商方式共同解決地區公共安全問題"。

她認為,亞太地區多數國家軍事實力較弱,在安全領域不具備自助能力,中俄作為大國在提供安全保護方面具有更強的實力和協調能力,應以合作和建設性姿態參與地區安全事務,更多承擔地區安全保障的責任,為維護和平的地區安全環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