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指的不僅有更大航程的轟炸機,而且還有戰略支柱的未來組成部分。目前中國數量不多的轟-6,被認為能攜帶核武器,但是還不能被認為是戰略力量中名副其實的組成部分。攜帶核武器不是它們的主要任務。
在俄羅斯和美國的戰略核力量中,戰略轟炸機力量最小,但也是重要和有用的組成部分。轟炸機有不少不足之處。無疑,轟炸機基地只能是敵人第一次核打擊的犧牲品。轟炸機本身難以應對大國強大的防空能力,而它們攜帶的巡航導彈飛速慢於彈道導彈,且有較小的承載能力。但是轟炸機擁有彈道導彈沒有的重要質量--它們能夠攜帶核武器從自己的基地起飛,然後可以在收到新的情報後返回基地。
國家領導人可以根據導彈襲擊預警系統的數據毫不遲疑地讓執勤的轟炸機升控。不過在冷戰時期,這些系統給出的數據完全有可能是錯誤的。
在世界面臨核戰爭的關鍵時刻,轟炸機能夠攜帶核武在空中,在事先確定的安全地區執勤,國家領導人會知道他備有進行核報復工具。
但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轟炸機應當擁有更大的航程和飛行的連續性,尤其重要的是,還要擁有空中加油的可能。中國新型轟炸機H-6K是在亞太地區範圍內實施巡航導彈打擊的出色平台。但是它的航程和飛行的連續性仍很有限,最主要的是,它不能進行空中加油。
對了能對美國本土實施打擊,中國轟炸機應能穿過第一島鏈,進而在可能遭到美日戰鬥機以及艦載防空遠程導彈打擊的情況下,能在太平洋上空完成長距離的飛行。
因此可以推測,中國新型轟炸機在概念上將接近於美國的B-2,主要是將最大程度地提高其隱身度。
與此同時,完全有可能,中國將繼續對H-6K進行改進,增加其航程,並為它們配備空中加油系統。它們也將因此能對美國基地及其美國在本地區的盟友構成威脅。而且一旦擁有一支可攜帶常規巡航導彈的H-6K強大部隊,中國手裡就又多了一張在任何局部衝突中能夠打出的一張牌。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