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政府通過外交手段告訴國人,碼頭工人在議會門前舉起的“中遠回家”標語牌是令人遺憾的一種誤會。正是比港工會發起的抗議活動,促使齊普拉斯政府採取了顯然是太倉促、假愛國、似乎是順民意的決定——拒絕中方在比港私有化過程中的援助。
當時雅典不只是表示拒絕,而且還宣佈將被迫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就在希臘總理登上中國軍艦的前兩天,雅典和布魯塞爾有關希臘債務調節的新一輪談判再次流產。當時希臘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威脅——希臘或將退出歐盟。
在此背景下中國開始了自己的行動。以前中國並沒有說過不購買希臘國債、債券和其他金融支持工具。很有可能中國的這一做法已被雅典接受。投資34億歐元的中遠公司仍可從簽署的為期35年的比港3個碼頭經營權的合同中獲利。不過,據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專家科爾塔紹夫說,在希臘面臨嚴重危機的背景下,這個項目今天虧本很大。
科爾塔紹夫說:“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挑戰。只要希臘經濟還未從深淵中走出,比港的經濟困難時期就不會結束。沒有理由認為,將來會發展遠距離運輸,或者是本地運輸。更何況,當地客運、汽車輪渡費用都已大幅增長,當地人已承受不起,而遊客又在不斷減少。”
希臘能否分裂歐盟,中國也沒有等待最終結果。它既幫助希臘也幫助歐盟,因為中國在這兩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比港不只是中國通往歐盟的貿易大門。正如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庫茲涅佐夫指出的那樣,這是中國經濟向歐洲擴張的渠道。
他說:“中國人非常希望打入那些以前自己沒有涉足的領域。大多數人試圖阻止他們的擴張,認為這種擴張是對自己利益的威脅。但是中國仍可輕鬆地佔領貿易市場。它最感興趣的是戰略項目、基礎設施、原料。它擴張的第二個領域是技術。”
顯然,無論是從戰術角度看還是從戰略角度看,中國都不會讓自己失去比港。比港將逐漸成為中國在歐洲存在的新的象徵。
至於這種存在今後只能擴大,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楊燕怡週二晚對此給予了肯定。他在會見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時呼籲,應當按照世貿規則開展合作,合理利用貿易保護工具,警惕人為遏制中國的企圖。因為一些歐洲公司擔憂,2016年12月11日後根據加入世貿組織時的協定,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應被完全承認,到那時中國商品就會再次湧向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