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國家健全互聯網醫療體系一馬當先:有何好處?

© Sputnik / Ilya Pitalev / 跳轉媒體庫亞太國家健全互聯網醫療體系一馬當先:有何好處?
亞太國家健全互聯網醫療體系一馬當先:有何好處?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在當今世界,數字化過程越來越順暢,大概很快就不存在不採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域了。其他姑且不說,目前全球都在指望這些技術在衛生領域的發展。據Reports and Data預測,未來幾年,亞太國家的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將一馬當先。為何醫療領域對數字化和自動化寄予厚望?衛星通訊社邀請中俄專家就此進行瞭解讀。

Reports and Data指出,全球醫療物聯網市場規模2027年將從2019年的638億美元增至4357.5億美元,增長率達28.5%。據Market Data Forecast預測,到2025年,人工智能醫療規模將增長6倍,至310億美元。同時,由於技術飛速發展,醫療領域數字化速度最快的將是亞太國家,據預測,2020至2027年,年均增長速度將達到29.5%。 

Reports and Data分析師認為,亞太地區的主要玩家為中國和印度,但發展互聯網醫療已是許多亞太國家的首要任務之一,特別是在疫情之下。

俄秋明州機器人外科醫生為患者做膀胱手術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秋明州機器人外科醫生為患者做膀胱手術

俄羅斯就對醫療技術愈發重視。5月,在謝馬什科國家公共健康科學研究所的基礎上建立了公共衛生領域創新技術和人工智能實驗室。此外,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NRNU MEPhI)的“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倡議中心正在積極開展工作,莫斯科國立大學也創建了人工智能中心。而且,“斯科爾科沃”基金會、國家醫學知識庫以及其他許多大型組織也在從事衛生保健方面的物聯網研究。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請中俄專家對醫學界愈發關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謝馬什科國家公共健康科學研究所公共衛生領域創新技術和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生物醫學和數字技術實驗室主任、醫學副博士亞歷山大·梅列爾扎諾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最近信息量大增,醫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接收新信息,因為如果他們不斷做這樣的工作,將無暇照顧病人。此外,神經網絡的發展為尋找不同研究對象之間的聯繫提供了新的機會,而找到這種聯繫需要分析成千上萬的病例,顯然人類大腦不是總能做得到。”

梅列爾扎諾夫還指出了經濟方面的原因,即計算機內存價格明顯下降。並表示,上世紀末,基因組解碼成為重要消息來源,促進了分子遺傳醫學的發展。

蘇州大學機器人與微系統研究中心副教授李相鵬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我認為主要原因是需求推動了行業的發展,眾所周知中國醫療資源非常緊張,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輔助人工工作,緩解醫療資源的壓力。比如疫情期間阿里雲為新冠AI輔助診斷系統加速,大幅縮短了人工‘讀片’(CT影像)的時間,這是在影像學的應用。那麼在病理診斷方面AI同樣也有涉及,特別是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過程。另外機器人和AI自動化技術也被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醫院的HEIS系統也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完善,包括基因測序、靶點的尋找,在很多領域我們都能看見AI技術的存在,這正說明人工智能帶給人類的好處是多方面的,發展AI有利於推動醫療行業的進步,滿足醫療需求。” 

至於醫療領域哪些方面採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最有前景,中俄專家給出的意見基本一致——診斷、外科和康復。 

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 сидит дома на кровати со смартфоном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用人工智能抗擊新冠病毒

李相鵬說:“一是輔助診斷,特別是在影像學的應用,可以非常直接地在臨床方面幫助醫生提高效率。二是機器人研發,比如靶向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包括在新藥研發過程我認為用處也是非常廣泛的,能夠顯而易見地縮短研發進程。三是信息系統,這實際上對醫生的輔助作用也非常大。包括過去病例的儲存、保險信息的連通,實際上這些都依靠大數據。四是醫療康復,我個人認為這也是很有潛力的領域,未來的市場也在慢慢建立中。”  

梅列爾扎諾夫以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生物醫學和數字技術實驗室和謝馬什科國家公共健康科學研究所公共衛生領域創新技術和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開發或處於開發階段的幾個項目為例進行了說明。  

他說:“我國偏遠地區合格醫生嚴重短缺。因此,人工智能和遠程醫療技術的結合提供了很大幫助。例如,我們研發了一個系統,名為Skincheckup.online,可免費使用。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有色素沈著,可以拍照片上傳到雲端,幾分鐘後就能收到回復。系統會告訴他是否需要去看皮膚科醫生,或者再觀察觀察,半年後再上傳照片進行對比,或者告訴他這就是普通的色素沈著,讓他安心。我們的合作夥伴研發了一個採用人工智能和遠程醫療技術的系統,面向處於康復或化療階段的患者。鑒於目前的遠程辦公模式,讓這些病患頻繁到醫院就醫很難,醫生到每個病患家裡出診也很難。而這個系統就可以使醫生與病患保持溝通,掌握病患情況,建立在線理療小組。我們已經看到了好的結果,病患感覺身體越來越好,對治療的反響很好。我們的學生研發了一個名叫‘捕捉動作’的系統,以幫助照顧老人或臥床病患,但不干涉他們的私生活。通過該系統看不到本人,只能看到他的動作。比方說,如果一個人太長時間躺著沒動或者出現劇烈動作——摔倒,系統會發出相應信號。”

此外,他還提到了外科機器人,現在已成為一個大方向。最新的一項研發成果是可同時清除腫瘤並進行細胞分析的一款機器人。

梅列爾扎諾夫稱:“這對確認腫瘤邊界非常重要。這種所謂的頻譜分析是借助神經網絡進行的。即便最優秀的外科醫生也無法均勻地、緩慢地用半小時時間一點點切除一個3釐米的腫瘤——這應該由機器人來做——並同時進行分析。現有系統可以切取活檢,並在顯微鏡下進行研究,大約需要半個小時。整個過程中,病患一直躺著,全身麻醉。這一切都是同時實時完成,從而節省了手術時間。” 

但梅列爾扎耶夫也指出,如果不培養相關人才,發展遠程醫療是不可能的。俄羅斯已經出現首批稱之為“未來醫生”或“數字醫學醫生”的畢業生,在開始學習醫學之前,他們首先要接受基礎物理數學教育。

專家指出,今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大大加速了遠程醫療技術的採用過程。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得到政府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亞太國家開始打造所謂的“智慧醫院”。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和該地區其他國家之所以對“智慧醫院”感興趣,是因為採用最新互聯網技術可以提高治癒率,並降低感染率。週一(6月22日),柬埔寨衛生部宣佈,啓動該國歷史上首個“智慧醫院”計劃——在Preah Ang Duong醫院基礎上建設智慧醫院“Smart Hospital e-Health Yoeung”。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