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德國新總理將保持對華關係發展的延續性

© AP Photo / Markus SchreiberКандидат в канцлеры ФРГ от консервативного блока ХДС/ХСС Армин Лашет
Кандидат в канцлеры ФРГ от консервативного блока ХДС/ХСС Армин Лашет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2.09.2021
關注
德國沒有理由放棄與中國的穩健關係。無論誰任新總理,中國仍將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這是衛星通訊社在德國議會選舉前夕採訪的專家做出的預測。

Региональные выборы в Германии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3.09.2021
民調:德國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在選舉前兩周贏得辯論
選舉將於 9 月 26 日舉行。獲勝的政治力量將組成多數政府,其政黨名單中的領導人將成為德國總理。

德國社會民主黨仍然是民意調查的領跑者。它目前略勝於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督教社會聯盟(CDU / CSU)的保守黨,但差距正在逐漸縮小。排名第三的是綠黨。

與此同時,社會學家們發現,如果德國總理是通過直接投票選出,那麼截至 9 月 21 日選民們會更喜歡社民黨候選人奧拉夫·舒爾茨 。他領先於基民盟/基社盟候選人阿明·拉謝特。排名第三的是來自綠黨的候選人安娜琳娜·巴爾博克。

不管誰當總理,德國將繼續是中國的主要合作夥伴。而中國同樣也能如此建立與德國的關係,使自己繼續保持其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弗拉季斯拉夫·別洛夫是俄羅斯著名的中德關係專家,他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給出了上述的預測。他說:

“綠黨是對中國最不客氣的合作夥伴,因為和自由民主黨一樣,他們把價值觀放在首位。他們優先考慮西方的民主和人權,因此如果他們進入聯合政府,他們將成為中國最不方便的對話者。在中國這被視為未來關係面臨的風險,雖然巴爾博克未必能成為總理,舒爾茨和拉謝特成為總理的可能性都很大。社民黨和基民盟/基社盟更有可能就政府聯盟進行談判。他們都是中國可以接受的合作夥伴。但任何聯合政府都將遵循默克爾的政治路線,根據該路線,中國是‘一個競爭對手、合作夥伴和不變的競爭對手’。因此德國將繼續作為歐盟與中國接觸的主要代表。德國將繼續是新任總理任期內的主要合作夥伴。無論是舒爾茨,還是拉謝特,即使巴爾博克一旦成為總理,在接下來的四年里,沒有甚麼能阻止中國與德國建立競爭性夥伴關係並繼續保持其最大的貿易夥伴地位。中方對中德關係的未來充滿信心。中方明白,德國即使在巴爾博克領導下,試圖在意識形態上對中國施加壓力,也不會取得任何效果。中國自信地站在其強大的經濟平台上,西方集體在各方面都依賴於此。”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歐洲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班負責人胡春春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德國沒有理由放棄與中國的穩健關係。他說:

“我個人是保持謹慎的樂觀態度。今年的德國大選選情比較焦灼,雖然政府基本上將組成三黨聯合執政的模式,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誰將獲得主導地位,佔據哪些重要職位,包括外長職務,可以說目前局勢是非常不明朗。不過德國的政治有其自己的一套邏輯,尤其是與法國、英國和美國相比,德國的政治比較穩健,很少做出激進的事情,提出激進的口號,或者讓事態發生激進的轉折。包括在默克爾執政前,中德關係都是保持著相當大的延續性。在當前的世界格局中,暫時看不出德國有理由放棄自己在國際政治和歐盟中的定位,以及過去幾十年間中德形成的穩健關係。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我認為無論德國的新政府如何構成,中德關係應該還是能夠延續穩健這一特點。當然,新政府接手工作後,如果中德關係能夠避免磕磕絆絆,將是一個小小的奇跡。”

Военный корабль Королевского флота HMS Argyll присоединился к ВМС США для двухдневной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й тренировки в Южно-Китайском мор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6.09.2021
德國稱中國拒絕德軍艦停靠中國港口 中國外交部:希望域外國家尊重地區國家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
德國議會選舉將結束默克爾在大政治中的生涯。 她擔任了近 16 年的總理。胡春春專家認為,“默克爾時代”是西方國家與中國建立關係的典範。他說:

“我認為‘默克爾時代’的中德關係是中國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發展雙邊關係的典範。回顧自2005年至今默克爾時期中德關係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呈現出一種比較有意義的模式,即德國的國家體制,德國的領導人可以不受時間限制地參加下一次選舉。默克爾作為德國的領導人,在這一過程中對中國的理解在逐步加深和全面,中德關係也從默克爾執政初期的相互接觸和磕磕絆絆,逐漸發展成默克爾執政中後期兩國有問題就商談、沒問題就互相走動的一種非常健康的狀態。”

弗拉季斯拉夫·別洛夫專家認為,默克爾的功勞之一是能夠在經濟和政治問題上與中國達成妥協。他說:

“默克爾處理德中關係的功勞在於,中方承認她是西方集體的主要代表,首先是在歐洲的政治、文化和歷史空間。這很難得。在中國看來,默克爾是妥協藝術的大師,也許這就是她特別受歡迎的原因。達成妥協的前提是考慮到對方的利益,不管有甚麼樣的對抗和矛盾。默克爾一直在推動德國企業的利益。數百家德國企業的領導人與默克爾一同前往中國。中國看到了她為促進德國企業利益所做的努力,同時中方也有尊嚴地捍衛了自身利益。”

德國對待中美對抗一直非常謹慎,這也是默克爾總理的功勞。德國寧願不干預,位於一旁,為整個歐盟樹立榜樣。沒錯,德國贊同歐盟的有關聲明,其中有的提到了台灣。中國對此反應強烈,因此德國不允許自己圍繞台灣發表任何會激怒北京的言論。西方與中國的關係中存在台灣問題,但德國巧妙地對此保持沈默。

9 月 21 日默克爾在最後一次大型競選集會上支持基民盟/基社盟聯盟政黨名單的領導人拉謝特。集會在德國北部海濱小鎮施特拉爾松德舉行。她在這場活動中向忠實的選民道別。正是從這個小城所在的這個地區,她在議會選舉中八次獲得直接授權。她承諾“未來的總理”拉謝特將繼續她的方針。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