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高自身核力量穩定性以防可能爆發的衝突

© AP Photo / Mark SchiefelbeinДунфэн-41, DF-41 — китайская твердотопливная меж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ая бал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акета,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ая для доставки ядерных зарядов.
Дунфэн-41, DF-41 — китайская твердотопливная меж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ая бал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акета,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ая для доставки ядерных зарядов.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2.03.2021
關注
中國正在增強本國核力量潛力並提高其穩定性水平,以防可能發生的衝突,美聯社援引專家 漢斯·克里斯騰森(Hans Kristensen)的研究結果進行了有關報道。

中國外交部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2.01.2021
《禁止核武器條約》生效 中國外交部:中方不認可也無意簽署或批准該條約
後者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核力量。他分析了商業衛星拍攝的太空圖像,由此得出結論:中國目前正在吉蘭泰試驗場附近建造11座發射井。克里斯滕森說,中國此前已開始建設五個類似發射井。如果該項目最終得以實施,除已有的18-20個發射井外,中國還將擁有16個發射井。可能會給它們裝備最新式DF-41導彈。按照克里斯滕森的說法,不管怎樣,從衛星圖像來看,這些發射井是專門為這種導彈設計的。美聯社稱,中國尚未正式披露其核武庫的規模。就導彈總數而言,中國無法與美國或俄羅斯競爭。儘管中國擁有200多枚核導彈,但美國或俄羅斯卻擁有數千枚。美國和俄羅斯的井式發射裝置也比中國多得多。然而中國正在建造新的發射井,並且還將在其中使用固體燃料DF-41(能比液體DF-5發射快得多)這一事實表明,中國正在努力保護自己免受外來核威脅。主要目的是保持本國核武庫做好戰鬥準備以應對可能遭到的核打擊,並能夠對敵進行報復性核打擊。更新中國的核力量是中國建立一支世界一流作戰部隊戰略的一部分。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建設感到不安,並斥資數十億美元升級其核武庫以對抗中國。美聯社稱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一個國家在製造武器,以保證不受另一個國家的侵略,而另一個國家也在製造武器。然而,如果說中國軍事學說只含有可能進行報復性核打擊的措辭的話 ,那麼美國學說在表述上則要模糊得多,而且理論上不排除侵略的可能,儘管拜登宣佈打算對文件進行適當調整以排除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美聯社總結說,無論如何,中國的優先方向不在戰略核武器上,而是在中短程導彈上,用它們將美國趕出西太平洋地區。


Добыча редкоземельных металлов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8.02.2021
中國能否擾亂美國殲擊機的生產?
美國對中國行動的擔憂常被誇大,例如,在圍繞稀土金屬問題上。華盛頓正在研究將中國從這種貴重原材料的供應鏈中排除的可能性。要知道,這種原材料幾乎用於生產任何高科技電子和軍事裝備。中國佔世界稀土供應的大部分。例如,去年12月對美出口達585噸,創2016年以來最高記錄。然而稀土行業存在一定的失衡。路透社援引中國工信息部部長肖亞慶的話報道稱,由於供應商之間的競爭,生產中所需的一些稀土以低價出售。而電動汽車製造商對製造磁鐵所需要的鐠和釹的需求量則很大。而開採的其他稀土金屬——鈰和鑭卻過剩。儘管它們也被視為稀土,但由於供應商之間的市場競爭,其價格已成了白菜價。實際上中國正在浪費地球上已經不多的資源。路透社最後寫道,中國工信部部長呼籲中國稀土生產商謹慎對待本國的寶貴資源,並以日本為榜樣開始生產具有高附加值的更複雜的產品。

中國在2020年減少了稀土金屬的供應,但這是因為受到了世界市場形勢的影響。由於COVID-19大流行,世界各地對產品的需求減少了。即使現在,當需求開始恢復時,中國又在全力以赴滿足這一需求,但還是存在與疫情後果相關的問題。例如,來自中國的公司迫切需要貨運集裝箱將貨物供應到國外市場。正如《金融時報》指出的那樣,外國市場的疫情仍然很嚴峻。物流無法像以前那樣運作——缺少搬運工、司機等等。結果導致已經到達目的地港口的集裝箱不能被交付給消費者,不能及時被卸載並被帶回港口。這意味著亞洲,特別是中國,不能收到足夠量的空集裝箱。現在訂購40英尺集裝箱將貨物從中國運到美國的成本是2019年的四倍。 2020年上半年新集裝箱的產量也出現下降,這也是目前出現短缺的原因之一。現在新集裝箱的價格為6200美元,創歷史最高。總的來說,由於沒有閒置的船隻,海上運輸的成本也在不斷增長——許多船隻長時間停靠在港口,等待卸貨。在這種條件下,中國供應商越來越多地考慮陸路線路——從廣西到越南,再到東南亞,再經俄羅斯到歐洲。


Дети в детском саду. Китай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2.02.2021
人口學家分析:如何更合理地應對人口減少?
CNBC報道稱,與獨生子女政策相比,中國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的挑戰要大得多。報道稱,在部分放寬生育限制之後,允許家庭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並沒有讓出生率增加。出生率已經連續多年下降,到2020年下降了15%,是過去70年來的最低水平。中國媒體上出現的信息表明,至少在中國東北三省,可以完全取消生育限制。CNBC指出,取消生育限制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然而僅此一項措施還不可能幫助中國恢復出生率並應對經濟挑戰。至少在最近20年出生率的下降有其經濟原因——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並非所有夫婦都決定要孩子,正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經濟能力缺乏信心。此外,隨著技術進步的增長,再加上收入的增長,中國將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預計在未來十年,中國55歲以上的人口將增加1.23億。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能方法,除了取消生育限制,還有就是提高退休年齡,提高工人的技能,擴大掌握新專業的機會。一些國家通過放寬移民政策解決了類似問題。 但CNBC認為,在中國通過此類措施取得迅速積極效果幾乎是不可能的。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