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報告稱德企或將撤離新疆 專家:迎合西方政治正確,傷害德國經濟和形象

© AP Photo / EUGENE HOSHIKOРабочий собирает хлопок-сырец на хлопковом участке в городе Корла в Синьцзян-Уйгурском автономном районе на северо-западе Китая
Рабочий собирает хлопок-сырец на хлопковом участке в городе Корла в Синьцзян-Уйгурском автономном районе на северо-западе Китая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8.05.2021
關注
德國聯邦議院科學服務部的評估報告稱,由於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受到“嚴重侵犯”,德國企業可能很快完全撤出新疆。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此舉或為迎合西方社會的“政治正確”。而如果因此導致德企不得不與中國供應商脫鈎,則對德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形象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Уйгур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05.2021
維吾爾族宗教領袖回擊西方對華指控
德國駐華大使館介紹,3月3日,德國聯邦政府通過了《企業供應鏈盡職調查法》(以下稱《供應鏈法》),聯邦議院將在夏季就此法案表決。法律規定企業有義務積極、清晰地調查和應對其供應鏈中可能存在的強迫勞動、剝削童工以及環境問題。該法規將自2023年起對600多家員工人數在3000名以上的企業具有約束力。2024年以後,適用範圍擴展到2900家擁有1000名以上員工的企業。

據《南德意志報》報道,德國聯邦議院科學服務部的評估報告聲稱,一旦《供應鏈法》生效,如果出現強迫勞動,德國企業有責任中斷與中國供應商的業務關係。否則,德國公司將面臨罰款。個別情況下,公司僱員可能必須承擔個人刑事責任。

但據《環球時報》介紹,這份評估報告引用的多是已被中國官方駁斥過的“造謠”內容,比如美國國務院的報告、荷蘭議會的評估報告、“人權觀察”等國際組織的報告,以及英國《衛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報道,甚至還有“世維會”提供的內容。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副教授胡春春認為,德國政府通過的《供應鏈法》已經超出理性分析的範疇,在當前的背景下,德國唯一可能的意圖就是為了迎合西方的所謂“政治正確”。

他說:“實際上,這和美國近幾年所煽動的對華脫鈎、對華意識形態的第二場‘冷戰’有關係。不管我們用甚麼話語去定義它,它都是西方新的政治正確,它迎合了民粹風潮,而這種風潮已經超出了正常的政治理性所能夠預見的範疇。”

Дизайнер Zhou Li на Неделе моды в Пекине. 30 марта 2021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2.04.2021
“新疆棉花是我的愛”:中國設計師手棒新疆棉花束現身時裝周
中德經濟合作非常密切。據德國聯邦統計局2月2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德貿易總額2121億歐元,同比增長3.0%,中國連續五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因此,胡春春副教授指出,如果德國企業因為所謂的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問題跟中國供應商脫鈎,那麼對於德國的經濟和國際形象都會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

他說:“首先,這對於德國經濟來講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中國和德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是雙贏的。到目前為止,雙方合作的領域以及競爭的領域都是可控的,也就是說,雙方主要是錯位競爭,更多的是一種互補的關係。”
“其次,這份報告它所有的(信息)來源在我們看來都是完全站不住腳的,都是來自所謂的第三方轉述等等,根據這些信息最後做出這個決定,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發展方向。一個在國際上擁有這麼高國際聲望的國家,基於謊言來確立任何的法律或者進行某種政治行為,這都是一件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

談及中方的應對舉措,胡春春副教授認為,即使德國要進行這種“經濟自殘”的行為,中方也不會干涉德國的立法。但中方必須表明自己的基本態度,即關於新疆問題的指責是莫須有的,德國聯邦議院科學服務部的這份評估報告充滿了謊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表示,中方已經多次說過,所謂在新疆存在“強迫勞動”,這純粹是一個彌天大謊或者說世紀謊言。在新疆沒有“強迫勞動”,只有自願就業、自主擇業。新疆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各族務工人員,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職業,本著平等自願的原則,與有關的企業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獲取相應的報酬,符合中國的憲法法律,符合國際勞工和人權標準。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