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多起冷鏈食品檢測呈陽性事件對進口規模及世界市場的可能影響

© AP Photo / Wang ShenДезинфекция от коронавируса в Китае
Дезинфекция от коронавируса в Кита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多地近日排查出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呈陽性,冷鏈成為當前中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輸入風險的關鍵點。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分析此類事件可能對中國冷鏈食品進口規模和世界市場產生的影響及應採取的防控措施。
Сардин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華媒: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新冠活病毒,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
進口冷鏈食品上的新冠病毒從何而來

近一周時間內中國已相繼有山東、西安、廈門等數十個省市在進口冷鏈食品中排查出新冠病毒陽性。西安1批次阿根廷進口凍肉檢測呈陽性;廈門市1批次法國進口豬肉檢測呈陽性;從印度進口1批凍墨魚3個外包裝檢出新冠陽性;此外,山東方面通報,由福州市馬尾區一冷庫運裝發往山東省臨沂市的一批馬來西亞進口帶魚表面檢測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樣本陽性。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персонал в больнице в Ухан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天津新增1例無症狀患者,為海聯冷庫相關人員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施春雷教授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中說,很可能是來自於操作工人的交叉感染,而新冠病毒恰好具有較好的低溫耐受能力。

她具體說明:“從外包裝檢測到病毒的,主要來源於交叉污染,包括操作工人、加工器具等;從凍肉肉品中檢測到病毒的,可能是動物本身攜帶病毒,也有可能來自於操作工人的交叉污染。”

據央視新聞網報道,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分析稱,近段時間會密集出現冷鏈食品檢測呈陽性的事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因為境外全球新冠疫情變得更加嚴峻,單日全球報告病例數超過了50萬例,這使得新冠病毒污染機會增大。第二,隨著北半球冬季到來,溫度降低,使得病毒存活時間更長。第三,各地加強了對冷鏈產品的檢測監測工作,使得被污染的物品能及時被發現出來。

  • 冷鏈食品檢測呈陽性的事件會帶來哪些影響?

關於中國是否會縮減冷鏈食品的進口規模,接受衛星社採訪的專家持兩種不同的觀點。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飲食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何宏認為,目前來看,中國總體的進口冷鏈食品並不會大規模減少。

他表示,“首先,這其中有國際貿易的需要。再者,可以通過加強檢測工作(來增強安全性),不能‘因噎廢食’。就跟我們現在飛機的機制是一樣的,如果一個航班裡面出現(新冠肺炎感染病例)人數增多以後,我們會有熔斷機制。但是對有著很好的食品安全性的國家,我覺得不應該減少進口規模,而且這也是可防可控的,我們只要加強對它的檢驗就可以。”

而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施春雷教授則認為,短期內,進口海鮮和進口肉類的規模肯定會縮減。

她說:“首先,畢竟國內消費者受相關新聞報道的影響會有恐慌情緒,對進口食材比較排斥。再者,目前這種態勢下,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勢必要求加大海關檢驗檢疫的力度,甚至做到進口肉品和海產品批批檢、次次檢,這對海關檢驗檢疫人員的工作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會大大影響進口產品通關速度,也倒逼進口海鮮和肉類規模縮減。”

施春雷教授還指出,如果中國縮減冷鏈食品的進口規模,一方面出口轉內銷的頻率會大大增加,會導致主要出口國的肉類或海產品滯銷;另一方面,依賴進口的國家出現海產品或肉類短缺,價格飛漲。長此以往,會影響到全球海產品和肉類生產加工的總體格局。

  • 中國應採取哪些措施嚴控冷鏈輸入風險?

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在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到目前已經與有冷鏈食品輸華貿易的全部109個國家的主管部門進行了溝通和磋商;累計抽查50個國家140家進口冷鏈食品生產企業,對查出問題的22家企業採取了暫停或撤銷其註冊資格等措施。暫停出現員工聚集性感染企業的產品輸華,截至11日24時,對發生員工感染新冠肺炎的20個國家99家生產企業採取暫停產品進口的措施。

專家施春雷指出:“第一,可以通過加派檢驗檢疫人手,延長檢驗檢疫人員工作時長。第二,大範圍引入第三方檢驗機構,提高其檢驗結果的法律效力。第三,需要加快新冠病毒快速、準確、高通量檢測產品的研發速度。如果新冠疫苗能夠盡快普及的話,或許能一定程度上解決以上問題。”

而專家何宏認為,出口冷鏈產品的國家應在出口時就進行相關的檢驗檢疫。而中國國內可以通過對重點國家進行監測,加大抽查力度來從一定程度解決這一問題。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