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指出:“《行動方案》的重要性在於其響應了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旨在提振消費信心、激發經濟活力。眾所周知,擴大消費和投資,即擴大內需是當前的重中之重。預計今年可見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依然會將擴大消費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行動方案》不僅著眼於國內消費市場的優化,同時也需要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發揮更大作用。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政府便逐步對中國及其他國家實施關稅措施,這進一步加劇了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美國與各國之間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會逐步升高,必然影響國際貿易和抑制全球經濟增長。
劉英認為,從外部環境來看,特朗普已經發起了全球範圍內的關稅戰,包括要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要對美國進口的汽車、半導體等加徵25%的關稅,要對墨西哥、加拿大加徵25%的關稅(推遲一個月),對中國加徵10%的關稅。這意味著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孤立主義抬頭,逆全球化行為明顯抬升,這必然會抬升美國與各國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而美國的關稅壁壘的抬升一定會抑制國際貿易的增速和實體經濟的增速,這會影響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因此,中國正在加速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構建,進一步擴大內需,不是依靠外需而是通過依靠內需來加速經濟增長。
她進一步解釋道:“事實上中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必須同時更加依靠內需而不是依靠外需,而改善消費環境、挖掘消費潛力、擴大消費市場都是增強內需的關鍵。可以看到,此次《行動方案》提出要實施消費供給提質、消費秩序優化、消費維權提效、消費環境共治、消費環境引領五大行動。”
《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將通過實施消費供給提質、消費秩序優化、消費維權提效、消費環境共治、消費環境引領等五大行動,系統性解決當前消費市場存在的問題,預計將實現商品和服務質量顯著提升,消費風險降低,消費糾紛治理效果顯著,經營者誠信意識普遍增強,消費體驗大幅提升。
在此背景下,劉英詳細分析了如何通過提升消費供給和改善消費環境來推動內需的增長。
她表示:“首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實在提升供給質量,改善供給結構,提升包括消費供給在內的質量,不斷改進和提升產品的質量。無論是商品還是服務都需要保證質量,這樣才能讓消費者滿意,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滿足高品質生活的嚮往,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發揮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規模經濟效益。如果不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或行業保護主義的話,在數字經濟時代將不會產生經濟效益,將會對消費秩序造成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消費秩序的優化也是需要去推進的。此外還有消費維權的提效,雖然數字消費和電子商務的技術不斷進步和市場日益成熟,但消費者在遇到問題時的維權成本相對較高。在這方面可能還需要各有關部門和監管機構共同努力,提升消費者維權的效能和公平公正公開性,讓消費者獲得滿意的消費結果。”
劉英進一步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引領,表明消費市場不僅是一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問題,而是關乎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水平建設的問題,涉及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主義市場要素有多種要素,包括資金、勞動力、土地、數據等。這些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公開透明和高效監管,是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水平發展和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