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觀察人士指出,歐盟委員的措辭明顯暗示了中國。歐盟提出的與美國聯手對抗中國以解決貿易爭端的提議與加拿大的省長們最近提出的倡議非常相似。他們向美國表示願意協助遏制中國這一“共同的經濟敵人”,以抵御美國懲罰性關稅的威脅。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鄭安光教授認為, "中國牌"無助於解決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失衡問題。
鄭安光表示:“歐盟寄希望於打“中國牌”解決美歐問題的現實性較低,因為美國要對歐盟出口產品加徵關稅,主要還是考慮到美歐之間的貿易逆差問題。歐盟提出的與美國合作共同打壓中國貿易,並不能滿足特朗普政府“對等”貿易政策的要求。眾所周知,當前美國與歐盟之間存在貿易不平衡,具體表現為歐盟對美國的出口多於美國對歐盟的出口,而這是特朗普政府對歐盟加徵關稅問題的重要根源。所以,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不是通過靠搞反華小圈子就能解決的。預計後續特朗普還是會根據自己的設想推進關稅政策,以尋求化解美國的貿易逆差困境。”
歐盟與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約為1600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與歐盟的服務貿易順差約為1060億美元。
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伊萬·波波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稱,歐盟委員的提議是一種“挑釁”。
波波夫表示:“與歐盟和美國聯手對抗中國產業政策從而抵御美國關稅威脅的提議是具有挑釁性的。布魯塞爾對特朗普對華立場的看法相當原始。 如今的情況已不像特朗普第一任期時那樣簡單明瞭。 特朗普目前正在制定對華貿易政策,對他來說,中國方向仍是主要方向,同時還要關注與俄羅斯的關係以及烏克蘭問題的解決。此外,特朗普並不把歐盟視為一個整體,他感興趣的是與具體的國家政府打交道。因此,美國總統對歐盟的這種挑釁幾乎不可能做出任何反應,而且也不可能產生任何實際結果。”
中國才剛剛開始與歐盟委員會新一屆團隊建立聯繫。隨著今年中歐峰會籌備工作的進展,雙方關係有望進一步加強。目前,歐盟貿易與經濟安全委員的立場並不符合大多數歐盟國家希望與中國發展貿易關係、獲得進入中國市場新機會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