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特朗普簽署了行政命令,自今年3月12日起對包括來自加拿大的所有進口鋼鐵和鋁徵收25%的關稅。按照一名白宮官員的說法,這將疊加在此前要對大多數加拿大商品徵收25%的關稅之上。目前後者暫時得到一個月的緩衝期,實施時間被推遲至3月4日。報道稱,當前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鋼鐵和鋁出口國,累加後高達50%的關稅將重創該國相關產業,13個省和地區的領導人集體出訪美國是加拿大尋求解決途徑的最新舉動。有媒體指出,加拿大的主要策略仍是大打“中國牌”,將中國描繪成“共同的經濟敵人”。據彭博社報道,加拿大“省長團”來到美國傳遞的信息是:“和我們做生意,我們將幫助美國與中國競爭。”《南華早報》還提到,作為加拿大聯邦委員會(即省長協會)主席,率團訪美的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週二向美國商會宣稱,加拿大可以效仿美國的做法,包括阻攔中國通過墨西哥轉運、對電動汽車及電池、鋼鋁等中國產品徵收與美國相當或更高的關稅、對中國在關鍵礦產和能源等領域的投資和所有權設限等。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對加拿大支持美國遏制中國的措施以交換美國對加拿大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可能性表示高度懷疑。
陳鳳英指出:
我認為基本沒有可能。當前加拿大面臨的來自美國的關稅壓力比中國和其他國家都要大,特別是美國針對其鋼鋁產品增收25%關稅的政策,將疊加在此前要對大多數加拿大商品徵收25%的關稅之上,這就意味著加拿大和美國的貿易將不好經營。在此情況下,加拿大打“中國牌”是在試圖禍水東移。不過,加拿大目前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不是產品如何進入美國市場,而是國家是否會成為美國第51個州。雖然特朗普在任的四年內可能不一定實現,但若是共和黨連任,該計劃恐怕還會繼續。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洲等地區的商品加徵關稅,原因並不完全聚焦於中國。我們可以看到,特朗普政府新一輪貿易戰的核心之一就是“對等關稅”政策,並通過所謂的加徵關稅解決美國實際面臨的問題,而美國今天面對的問題不完全來自於中國,還有邊境問題、對等關稅需求、芬太尼管控等等,所以加拿大打“中國牌”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如今,加拿大四分之三的出口商品銷往美國,加拿大近一半的進口來自美國。造成加拿大對外貿易如此一邊倒的原因之一是加拿大在美國的壓力下重新調整與中國發展平等互利的經貿關係。結果,這不僅對加拿大的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而且也損害了其政治形象。近年來,在美國遏制中國的地緣政治遊戲中,加拿大經常扮演棋子的角色。加拿大全部13個省和地區的領導人均前往美國向官員表示敬意,這表明渥太華迄今未能從對美國的依賴中正確地汲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