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人工智能宣言》為未來制定共同標準奠定基礎

當地時間2月10日,人工智能行動峰會在法國巴黎開幕。來自30多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高級別代表以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本次峰會,並共同發佈《關於發展包容、可持續的人工智能造福人類與地球的聲明》。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戰略與宏觀研究項目主任劉典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這標誌著國際社會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邁出重要一步,為未來制定共同標準奠定基礎。
Sputnik
2月11日,包括中國、法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在內的61個國家簽署了巴黎人工智能宣言,宣言包括“開放”、“包容”和“道德”,呼籲加強人工智能治理的協調,倡導“全球對話”,並呼籲避免“市場集中”,以提升AI技術的可及性。

劉典表示:“此次峰會在法國巴黎舉行,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高級代表,共同探討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問題。61個國家簽署《巴黎人工智能宣言》,標誌著國際社會在人工智能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為未來制定共同標準奠定了基礎。”

此外,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在巴黎出席人工智能行動峰會上致辭表示,中國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參與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面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國際社會應攜起手來,倡導智能向善,深化創新合作,強化包容普惠,完善全球治理。中國願在人工智能領域與各國共推發展、共護安全、共享成果,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張國清歡迎各方來華出席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劉典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在技術創新和工程應用方面。

他表示:“中國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DeepSeek在峰會上成為主要話題,展示了中國在AI領域的創新能力。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全球治理,致力於實現技術的普惠和安全。中國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為國際社會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強調了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發展理念。”

DEEPSEEK 成為巴黎人工智能行動峰會的焦點
2023年10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圍繞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這一倡議的內容包括推動建立風險等級測試評估體系,逐步建立健全法律和規章制度,堅持公平性和非歧視性原則,堅持廣泛參與、協商一致、循序漸進的原則等內容。對此,專家指出,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交流和標準制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典說:“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在多個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特別是在語音識別、圖像處理、智能製造和自動駕駛等領域。中國通過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技術合作,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創新發展。同時,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討論成立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機構,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去年12月,中國工信部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召開成立大會,該委員會主要負責人工智能評估測試、運營運維、數據集、基礎硬件、軟件平台、大模型、應用成熟度、應用開發管理、人工智能風險等領域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
未來,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將保持穩健增長。據中國著名細分產業研究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初步測算,2025-2030年期間,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實現《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0000億元的規模目標。
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預計到2029年將增長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