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專家、上海環太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兼主任王南森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採訪時指出:“不言而喻,儘管在與中國的這一協議中,巴拿馬是明顯的獲益者,而面對美國政府的極限施壓,巴拿馬政府還是做出了取捨,估計也是無奈之舉。相信這一事件不會是孤立的和唯一的,更多中小國家可能還會遭遇來自美國政府的各種施壓,而這也恰恰是中國政府和企業需要面對和積極應對的新常態。”
他認為,至於個別國家還在猶豫或因這樣那樣的原因要退出與中國的合作,那也只是個別情況,然而,此次巴拿馬“反水”的事件再一次給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那就是,企業在國際間的行事要充分兼顧到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的可變性。
王南森解釋說,中國並非要在國際間尋求霸權,反而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各國建立更緊密的聯繫與合作,還通過創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以幫助各國快速改善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互聯互通的水平,其善意廣為人知,迄今已得到了140多個國家的積極響應,這本身已具有很好的說服力。
專家補充說,既然中國不會像過往的西方列強那樣到處去搞殖民,去掠奪,不去搞意識形態輸出,也不去拉幫結派地搞陣營對抗,而是抱著“在商言商”的態度去搞互惠互利的合作,對此,傳統意義上的大國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對於絕大多數靠游走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求生存的中小國家來講,情況就不那麼簡單了。
王南森強調:“如何規避跨境投資中的政治風險,尤其是如何去增強風險管控意識,提早預見各類潛在的風險點並在項目談判和實施過程中做好預防措施,是大量中國企業需要補上的一課,當然,在實踐中不斷去摸索和掌握其規律,自然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專家認為,特朗普在國內已大刀闊斧地向傳統的現有體制發起了正面挑戰,而與此同時,在國際間,他所採取的策略也一反過往各屆美國政府的常態,不再把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掛在嘴邊,不再把“引領自由世界”當作口號到處去拉攏其傳統盟友,而是採取更加實用主義的策略,一對一地來處理與各國間的雙邊關係,換言之,特朗普總統徹底否定了美國在過往幾十年間所奉行的國策和大政方針,正在按照其自身對如何快速扭轉美國頹勢的認知在重振美國。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通過數字和基礎設施,包括建設道路、港口和電信網絡,為這些國家提供發展基礎設施的經濟機會,連接65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