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品成本和價格優勢的原因在於產業鏈和勞動力優勢

1月9日,中國商務部發佈2025年第3號公告,公佈就歐盟依據《外國補貼條例》(FSR)對中國企業調查中採取的相關做法進行貿易投資壁壘調查最終結論。著名財經學者、財經評論員張捷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產業鏈和勞動力優勢自然而然地帶來了成本和價格優勢,這是市場經濟下的全球競爭結果,並非得益於政府補貼。
Sputnik
公告稱,應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申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和《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有關規定,中國商務部於2024年7月10日發佈2024年第28號公告,決定就歐盟依據《外國補貼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對中國企業調查中採取的相關做法進行貿易投資壁壘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和《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第三十一條規定,商務部認定,歐盟依據《外國補貼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對中國企業調查中採取的相關做法存在《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第三條所規定的情形,構成貿易投資壁壘。
歐盟《外國補貼條例》於2023年1月12日正式生效,並於2023年7月12日開始實施。歐委會依據FSR相關規則已發起多起調查。去年,歐盟與中國之間發生多起包括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在內的貿易摩擦,財經評論員張捷表示,近期中歐的貿易摩擦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他解釋稱:“主要原因是中國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提升、成本下降,導致歐洲傳統高端製造業出現‘競爭力危機’,而這種競爭又促使歐洲針對中國產品設置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

同時,專家表示,中國成本和價格優勢的原因在於產業鏈和勞動力優勢,並非得益於政府補貼。
中國商務部:歐盟對中國企業調查中採取的相關做法構成貿易投資壁壘

張捷說:“眾所周知,歐洲始終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且一直採用‘替代國’做法對待中國產品。但是從實際產業發展情況來看,‘替代國’同類產品成本參考認定方式會與中國產品的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因為中國的全產業鏈優勢明顯,基建非常發達,物流效率大幅提高。同時,國民教育普及程度實現新提升,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招生人數已經超過出生人口,可以說勞動力素質也不是其他國家所能替代比擬的。再加上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合作精神,對於管理成本的降低也有著巨大影響。所以中國的產業鏈和勞動力優勢自然而然地帶來了成本和價格優勢,這是市場經濟下的全球競爭結果,並非得益於政府補貼。”

在本次公告中,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介紹說,調查顯示,歐盟委員會對華FSR調查中存在諸多不合理做法,對中國企業的產品服務和投資進入歐盟市場造成限制和阻礙,對中國相關企業及其產品在歐盟市場的競爭力造成損害。鑒於此,商務部依法認定歐盟FSR調查相關做法構成貿易投資壁壘。

張捷對此指出:“所謂的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也沒有真實反映出中國的情況。歐盟把中國企業在商業管理和經濟運營中取得的競爭優勢視為政府補貼,顯然是不合理的。歐盟在競爭不過之際對華竪起貿易壁壘,我認為這對於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巨大的損害。”

中國商務部還表示,將視情況通過雙邊磋商等措施,要求歐方調整或改變相關做法,為中國企業在歐投資和經營提供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可預期的環境。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中國經濟新發展,中歐合作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