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稱,中國畜牧業協會會同9個主產區協會,向調查機關提交保障措施調查申請,認為近年來中國牛肉進口數量急劇增長,對國內產業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申請人提交的證據顯示,中國牛肉進口量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增長了65%,2024年上半年進口數量達到了2019年上半年的兩倍以上。在進口產品衝擊下,國內產業遭受嚴重損害。
據黃衛平介紹,目前來看中國進口牛肉數量激增,大部分為冷凍牛肉,價格相對較低。而國產牛肉大多是鮮牛肉,受飼養成本等因素影響,價格一直處在高位。隨著大量具有價格優勢的進口牛肉湧入國內市場,不僅國內牛肉價格被壓到鮮牛肉的成本價以下,國產牛肉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被壓縮,可以說確實對國內牛肉產業產生了較大影響。
專家提到,特別是消費降級帶來的“由吃鮮牛肉轉為冷凍牛肉”的現象日趨明顯,也讓產業相關方面臨更大的壓力。在此情況下,為了保證國內牛肉產業以及養殖戶的利益,中國商務部現決定對進口牛肉進行保障措施立案調查。至於最終結果如何,還要等待調查結果報告。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統計,2013年,中國牛肉進口量不到30萬噸,2023年已達到274萬噸,增加了8倍多,相當於國內產量的36.4%,牛肉已經成為當年進口規模最大的肉類產品。在中國國內產業嚴重虧損的情況下,2024年以來,牛肉進口激增,1—11月進口260萬噸,同比增長4.3%。中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預警團隊牛羊肉首席分析師朱聰表示,2023年6月以來,進口牛肉連續18個月單月進口量超過20萬噸,對中國國內養牛業衝擊十分嚴重。
據中國農業農村部監測,2024年第50周牛肉批發市場周均價60.03元/公斤,環比下跌1.3%,同比下跌16.2%。截至目前,中國牛肉價格已經連續下跌12個月,肉牛批發價更是在短短半年內下跌24%,創五年來的歷史新低。
作為全球最大牛肉買家,中國任何減少牛肉進口的貿易措施都會打擊其主要牛肉供應國,包括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牛肉企業。目前為止,巴西、阿根廷的政府和行業組織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美國行業組織也表示正“密切關注”。
黃衛平強調,“保障措施立案調查既不針對特定國家,也不包含政治含義,主要還是為了保護中國牛肉產業基本的持續運轉。”
對於調查會否影響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黃衛平認為,這可能需要看調查結果如何。“通常若被證實確實存在較大影響,出口國也會考慮主動採取一些措施,比如實行自動出口限制,以獲得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矛盾方案。但若是進口國不得不採取關稅等限制措施,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所以現在還僅是啓動調查階段,最後還有待於觀察調查結果和進一步的協商情況。”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中國牛肉進口量273.74萬噸,較上年增1.8%;進口額142.19億美元,較上年減19.8%。主要進口來源國為巴西(佔進口總量的43.0%)、阿根廷(佔19.3%)、烏拉圭(佔10.0%)、澳大利亞(佔8.3%)、新西蘭(佔7.5%)、美國(佔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