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經濟學院歐洲與國際綜合研究中心主任、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採訪時表示,中國實際上可能已試飛第六代戰鬥機的原型機。他表示,將這種戰鬥機投入批量生產需要數年時間,但無論如何,這是中國軍事技術進步的標誌。
六代機和五代機有甚麼區別?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有第五代殲-20重型戰鬥機,該戰鬥機於2018年2月入列中國空軍。中國在廣東珠海舉行的 2016 年中國航展航空展上展示了殲-20。該戰鬥機由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研制,於2011年初進行了首次試飛。
卡申指出,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有第六代戰鬥機項目。他表示,通常認為這種飛機應該具有許多與第五代戰鬥機不同的新特性。專家解釋說,特別是第六代戰鬥機應該具有更高的隱身性,能夠在無人駕駛模式下執行任務,並增加與武器裝備和瞄准系統有關的其他一些特徵。
他補充說,第六代戰鬥機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可以無人駕駛,並能進一步降低可見性,而已知的西方概念方法也繪制了大致類似的沒有尾翼單元的戰鬥機等等。
中國第六代戰鬥機及技術進步
卡申強調,據悉,包括中國官方消息在內,中國研發第六代戰鬥機已有多年,至少從 2010 年代中期左右開始,當時中國開始將第五代戰鬥機投入服役。
這位專家說:“因此,這意味著我們很有可能看到這些工作(關於第六代戰鬥機的研發)的初步成果。”
他還說,目前尚不清楚網上公佈的這架戰鬥機是否真的是未來第六代系列戰鬥機的原型機,還是仍是技術驗證機,亦或是不完全屬於第六代戰鬥機,但採用了與第六代戰鬥機有關的一些重要技術的專用攻擊機。
卡申指出:“但這或許真的是第六代戰鬥機的原型機。那麼,中國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將這種戰鬥機原型機送上天空的國家,而且總體上領先於其他國家。”
他補充說,即使在最有利的條件下,將這種戰鬥機投入大規模生產也需要幾年時間,也許大約需要5到6年。同時,這種戰鬥機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全具備作戰能力,也就是說,這是一個 “漫長的故事”,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明天或未來幾年就會有這種戰鬥機服役,但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卡申不排除也許這還不是第六代戰鬥機的可能,而是某種更高度專業化的飛行器,即某種既能載人又能無人駕駛的攻擊飛行器。
卡申總結說:“值得注意的是,它是與五代戰鬥機殲-2聯合飛行的,類似於我們現在在烏克蘭定期看到的‘獵人’重型打擊無人機與蘇-57 戰鬥機聯合飛行的情況。無論如何,這是中國軍事技術進步的一個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