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莉教授說:“中歐對雙方關係的戰略意義有高度共識。美國對華全面戰略遏制和中國的被迫反制加劇了歐洲的戰略焦慮,歐洲親近美國只能獲得政治利益,但沒有實質性好處。2023年中美關係僅為稍有好轉,雖給歐洲帶來一些希望,但歐洲人普遍擔心特朗普主義可能復辟,許多國際問題研究者認為這是2024年國際政治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歐洲必須為此做好最壞準備。同時特朗普出爾反爾,競選的辯詞不一定會在總統就任時全部實施。
全球南方的共同意識覺醒,由於俄烏危機,國際局勢劇烈動蕩,新興經濟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已經意識到,在動蕩的局勢下必須要聯合發展才有更多的希望。同理相近的戰略處境促成戰略共識。過去的一年,巴以衝突又起,危及全球貿易要道和戰後形成的全球安全架構,各種危機都危及歐洲的地緣安全,也觸及高度全球化的歐洲的利益和中國的經貿發展。
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歐洲主要政黨:保守黨、社會民主黨和自由黨的聲望下降;右翼勢力在許多歐盟成員國崛起;歐盟內部新老成員國在司法獨立、尊重人權以及對俄羅斯及其支持國的制裁政策等問題上存在意識形態和政治分歧。因此,近年來,在大多數歐洲國家,以民族主義言論與左派社會訴求、反精英主義和反體制主義相結合為綱領的政黨日益突出。歐洲內部社會經濟面臨融合與發展的歷史疊加壓力,經濟增長乏力激化社會分裂等,這些已是侵蝕歐盟各國的痼疾,要發展經濟就離不開強有力的經貿夥伴。與此同時,在一些國家:奧地利、比利時、捷克共和國、芬蘭、意大利、荷蘭和瑞典,中右翼政黨和極右翼政黨之間出現了趨同趨勢,這可能會對歐盟的未來產生顯著影響。2022~2023年,右翼政黨在一些歐盟成員國重新執政:奧地利、拉脫維亞、西班牙、荷蘭、波蘭、葡萄牙、芬蘭、瑞典。這一趨勢影響了新一屆歐洲議會的選舉結果,使其在未來五年更加保守。在此期間,應通過重要法律來規範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進一步擴大歐盟、建立成員國的法治保障等。歐盟執政機構與匈牙利、波蘭和斯洛伐克領導層在尊重公民權利和司法獨立問題上的衝突已成為歐盟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所以從戰略上講迫切需要與中國增加戰略聯繫。”
刁莉教授接著說:“目前中歐貿易的發展與民間友好往來頻繁,所謂‘一直保持民間商貿往來的習慣'。自2024年,雖然在歐洲議會大選前後遇到短暫的滑坡,但民間友好交往,中歐企業之間的貿易仍舊頻繁。目前是中國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時刻,與中歐等國家存在著貿易互補。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歐盟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但在高科技產品領域,中國仍然依賴歐美供應商。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額在過去十年里增長迅速,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歐洲市場。對中方而言,要加速實現產業升級的目標面臨著美國全方位戰略遏制和疫後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及內部經濟轉型發展的外部阻力和內部壓力,迫切需要穩定可靠的外部環境。中歐是當今動蕩世界中重要的經濟體和貿易夥伴,也是國際關係中肩負重大責任的穩定錨,維護、發展好相互關係不僅符合雙方各自的利益,也‘具有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關乎世界之大變局、世界和平與世界居民的福祉。”
刁莉教授就此預測說:“‘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推進,中國企業正在加速向高端製造業轉型,這對傳統工業強國構成了巨大壓力。歐盟認為必須採取措施遏制競爭對手的成長速度,通過對關鍵原材料和技術出口施加限制來削弱對方競爭力。國家安全問題是歐盟採取強硬立場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5G網絡建設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許多成員國都表現出高度的警惕性,擔心過度依賴外國技術可能會威脅到本國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因此,加強對外投資審查制度成為必然選擇,也是本次歐洲議會大選歐盟關心的主要問題。對於歐盟來說,利用經濟槓桿來制衡崛起中的大國無疑是一種有效方式。特別是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既要維護自身利益最大化,又要考慮到與其他盟友之間的協調一致。
2024年是歐盟對華的貿易保護主義年,針對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製造了困境,但‘打鐵還需自身硬’ ,中國的製造業企業應該時刻關注歐盟的對華貿易政策,同時要增加企業對外發展的主動性,遇到挑戰,就需要加大研發,提升競爭力,多找市場,只要中國產品製造業堅持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拓展市場,就一定能穩穩當當地越走越遠。
另外,還要積極開展中國與歐洲之間的文化互動與交流,雖然以前一直是‘官方不熱,民間熱'的狀況,但針對高層和民間的文化交流,有利於雙方瞭解對方的傳統文化思想,會加深各國的戰略發展,增加友好外交往來。今年中國國家領導人到達法國,除了文化交流外還帶去了中國學者團,針對中國製造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研究與概念,在雙方的學者交流中達到了充分的理解。只有充分的相互瞭解,才有更加契合的投資與合作機會,才能解除誤解。”
刁莉教授說:“2025年中歐的經貿關係還是會在2024年雙方領導人相互高訪的基礎上,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歐盟對華商品貿易存在巨額赤字,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歐的貿易結構,也反映出中國在全球經濟中主要位於裝配這一低附加值環節,而歐盟則位於附加值更高的品牌、營銷等環節。隨著中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逐漸增加,中歐貿易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展望2025年,中歐貿易會有以下發展:一是,服務貿易的增長將快於商品貿易;二是,投資和跨境電商貿易會大幅增加;三是,在‘一帶一路’ 倡議框架下,中歐合作將會繼續增加。
針對中國製造業,尤其是新質生產力企業,應該積極進行市場調研,瞭解歐洲各國的需求和政策變化,制定針對性的出口策略,利用中國的成本優勢:深入分析中國在製造成本、供應鏈效率等方面的優勢,優化出口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關注特定行業:重點跟蹤數字經濟、電腦電子、電氣設備、船舶等行業的市場動態,及時調整生產和出口計劃。
針對2025年的中歐貿易發展,繼續加深雙方在貿易、投資、基礎設施、能源環境、氣候變化、科技創新、金融服務、人文交流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進而推動全球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和包容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