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計劃在10年內投資140億澳元,增加國內導彈和彈藥的生產,以加強遠程打擊能力。將與法國泰雷茲公司建立155毫米火炮彈藥的國產化,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作在澳境內建廠生產制導多管火箭彈。通過增加武器庫存,它還能夠將其出口給安全夥伴。這位澳大利亞部長直接點名美國、日本和韓國。他還指出,中國9月份試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這枚導彈飛行了11000多公里,降落在澳大利亞東北部的太平洋上。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中國與澳大利亞和大洋洲國家關係領域的專家和分析師雅羅斯拉夫·扎哈里耶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說來自中國的導彈威脅是澳大利亞增加本國導彈潛力的原因,這是十分牽強的藉口。雅羅斯拉夫·扎哈里耶夫專家說:“中國從未以任何軍事計劃或項目威脅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已經失去了完整獨立的主權;它沒有自主政策。它極力展現自己的獨立性,但完全是在步華盛頓和倫敦的後塵。澳大利亞現政權完全依賴美國,英國只是一個小夥伴。在這種情況下,其老夥伴可能會試圖借澳大利亞來遏制中國。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的新武器計劃更有可能是好聽的言辭,而不是認真的行動。儘管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資源基礎,但它從來沒有成熟的武器技術。”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教授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各類導彈的出現或將迫使中國採取行動維護自己的安全利益。陳弘教授說:“在美國‘印太戰略’中,澳大利亞被賦予了特殊的角色,既可繼續充當美國軍事力量的後勤基地,又能突前進擊,參與到可能發生的軍事冒險行動中。然而,美英澳安全同盟‘奧庫斯’的落實和推進十分遲緩,遠遠落後於預期。在核動力潛艇的製造和購買問題上,各方意見不一,潛艇交付使用更是遙遙無期。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要實現迅速加強澳大利亞的遠程軍事打擊能力的目標,只能通過購買中程和遠程導彈來達成。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和其他國家沒有領土爭端和歷史恩怨,其安全並未受到直接威脅。澳大利亞長期以來的安全戰略是防禦為主,同時參與盟國的海外軍事行動。配備遠程軍力輸送和軍事打擊能力,完全是出於美國的全球與地區戰略,配合美國遏制、威懾和威脅中國的‘印太戰略’。
疫情後,澳大利亞經濟持續陷於滯漲,通脹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嚴重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澳政府無視國家經濟現狀,仍不計成本和後果地斥巨資於潛艇、導彈等計劃,一方面是讓步於來自華盛頓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短視地屈從於國內鷹派勢力,試圖為明年將要舉行的聯邦議會選舉謀求支持,積攢票倉。
但是,澳大利亞方面需要正視的是,在美國的慫恿下,加大對中國的威脅強度,勢必提升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警惕,使得中國不得不將澳大利亞置於安全防禦的雷達範圍。中澳之間本來沒有軍事上的對立,但是澳方緊跟美國威脅中國的安全,反而會引發自身的安全風險。
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龍頭。澳方積極開展軍備競賽,必然威脅亞太地區的和平,破壞地區穩定和發展,這已經引起亞太地區國家的擔憂和警惕。”
週三宣佈的在澳大利亞生產彈藥和導彈的計劃只是它重整軍備計劃的一部分。 8月澳大利亞宣佈將與挪威康斯伯格防務公司在澳大利亞東海岸的紐卡斯爾市聯合生產遠程海上打擊導彈。同月它宣佈與美國達成協議,為其海軍採購美制遠程導彈。澳大利亞還計劃到今年年底擁有射程2500公里的“戰斧”導彈,這將使其艦隊武器的射程增加10倍。
如果美中對抗進入軍事階段,所有這些導彈將飛向哪裡?澳大利亞製造的火炮彈藥能否補充因供應烏克蘭而減少的美國軍火庫?這些問題的答案如此明顯,以致足以忽略澳大利亞的軍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