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歐美打壓,中國車企在東盟或能有較好發展

中國鋰電子電池企業貝特瑞新材料集團鋰電池負極材料印尼工廠投產儀式7日在印尼中爪哇省三寶壟舉行。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王勤教授就此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由於擁有豐富的鎳礦儲量,印尼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在美歐以各種手段試圖打壓中國企業的背景下,中國車企在東盟地區或許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Sputnik
據貝特瑞新材料集團介紹,該工廠位於三寶壟的肯德爾工業園,總投資4.78億美元,年產能8萬噸,填補了印尼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的空白。
印尼總統佐科在投產儀式上致辭時表示,該工廠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年產能足以支撐生產150萬輛電動汽車。隨著工廠投產,印尼將進一步融入電動汽車全球供應鏈,印尼構建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的宏偉計劃正逐步實現。印尼海洋與投資統籌部部長盧胡特稱,印尼政府將繼續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產業,該工廠的投產也將令印尼工業生態系統更加完整。
對此,王勤教授指出,近一兩年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和電池領域對東盟國家的投資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比亞迪、吉利、上汽等車企都有到東南亞進行投資,今年6月奇瑞、五菱等四家汽車製造商還與印尼達成協議,將投資建生產中心。而印尼方面也確實計劃將自己打造成全球電動汽車製造中心。
據王勤教授介紹,目前印尼擁有豐富的鎳礦儲量,而鎳正是新能源車鋰電池的主要原料之一,應該說印尼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這也是為何不少國際大型企業紛紛前往印尼投資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寧德時代、特斯拉、技嘉和很多韓資企業都有規劃在印尼的佈局。對此印尼政府也予以高度重視,提出了構建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的目標。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中國最早的電動汽車產生於1995年,2022年2月累計突破1000萬輛,2023年7月突破2000萬輛。從第一輛到第1000萬輛耗時27年,而從第1000萬輛到第2000萬輛,僅用了17個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全球佔比近65%,已經連續9年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
然而,歐美為打壓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大肆渲染“產能過剩論”。美國宣佈將把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從25%提升至100%,歐盟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7.4%至37.6%臨時反補貼稅,加拿大也於7月2日就提高中國電動汽車關稅啓動為期30天的磋商,討論可行的政策措施,以保護其汽車工人與電動汽車產業。
報告:2023年中國三分之一的新車為電動汽車
相比之下,東南亞對中國車企態度相對友好。在與東盟國家簽訂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下,東南亞國家對產自中國的汽車減免關稅,或者施行零關稅政策。而且,東盟國家大力扶持汽車電動化轉型,並積極採取措施吸引新能源汽車企業到當地建廠。
在此背景下,2020年11月,長城汽車收購了美國通用汽車(GM)的泰國羅勇工廠,成為首個全資進入泰國的中國汽車品牌。之後,長安汽車、極氪宣佈、廣汽埃安等車企也紛紛提出將加快在東南亞汽車市場的產品上市與投資佈局。漸漸地,在素有日系車“後花園”之稱的東盟市場,中國車企也佔據了一席之地。以泰國為例,2023年中國車在泰國的市場份額為11%,達到2019年的5倍,而日系車的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90%降至2023年的78%。
在王勤教授看來,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早,目前在國際上已經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在美歐通過包括徵收高關稅在內各種手段試圖打壓中國企業的背景下,中國車企在東盟地區或許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畢竟包括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在內的不少東盟國家都制定了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藍圖和規劃目標,比如越南、新加坡都提出了具體的時間規劃表,爭取在某一時間點前逐步淘汰化石燃油汽車或實現淨零排放等。從這一角度來看,中國或能與東盟國家在電動汽車乃至新能源汽車發展領域展開更加積極的建設性合作。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6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萬象出席中國-東盟外長會時介紹稱,中國連續15年保持東盟最大貿易夥伴地位,東盟也連續4年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今年上半年,雙方貿易額同比增長10.5%。2023年,中國對東盟投資增幅高達44.6%,雙向累計投資超過3800億美元。此外,東盟已成為中國車企海外投資最為集中地區。2023年中國品牌佔東盟新能源汽車銷量67%。風電、水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合作規模持續擴大,有效助力地區能源轉型。王毅表示,20年來,中國和東盟積極踐行《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宗旨和原則,全方位拓展互利合作,成功走出一條長期睦鄰友好、共同發展繁榮的正確道路。
日媒:中國企業在汽車IT化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