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國防部長吉爾伯托·特奧多羅(Gilberto Teodoro)和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里烏斯(Boris Pistorius) 周日在馬尼拉舉行會晤,以紀念菲律賓與德國建交70週年。會後向媒體發佈的聯合聲明稱,兩國高級國防官員“表達了對振興菲律賓與德國防務關係的堅定承諾”。 特奧多羅和皮斯托里烏斯承諾達成更廣泛的防務合作協議,旨在將合作範圍拓展到新的領域。聲明中表示:“兩國部長致力於建立兩軍之間的長期關係,特別是擴大培訓合作和雙邊交流。”
聲明還補充道:“此外,兩國部長還打算探索進一步擴大雙邊軍備合作和參與聯合項目的機會。” 此外,德國國防部長還於週一與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舉行會晤。皮斯托里烏斯對小馬科斯說:“我們雙方都決定,我們希望達成一項安全協議、一項兩國之間的防禦協議,並且我們希望爭取在今年年底前簽署該協議。”
菲律賓參議院臨時議長金戈伊·埃斯特拉達(Jinggoy Estrad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菲律賓和德國正在通過承諾開展更廣泛的國防合作來加強外交和軍事關係,“這一舉措標誌著我們在加強國防能力和戰略夥伴關係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瞭解,德國是菲律賓歷史最悠久的正式防務夥伴之一,根據1974年簽署的一項行政協議,菲律賓武裝部隊軍官一直在德國接受培訓。
楊保筠教授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此次德菲加強防務合作凸顯德國對美國印太戰略的追隨,正在逐步加強對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
他說:“首先,這次合作是服務於美國的印太戰略。由於種種原因,德國受到美國的影響,因此在這個方面不得不追隨美國的大戰略。其次,從德國自身的角度來看,這也符合德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德國一開始主要是從經濟角度出發,現在又借著安全問題強化了與印太地區國家的防務合作。第三,這也服務於歐盟的對華戰略。馮德萊恩再度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從目前來看,她會對中國持更強硬的態度。德國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國,在落實歐盟戰略方面表現積極。”
在德國防長訪問菲律賓之前,他於7月30日至31日訪問了位於夏威夷的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會見了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上將,討論了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安全環境以及合作與作戰協作的機會。 在訪問期間,他還看望了德國護衛艦巴登-符騰堡號(F222)和補給艦法蘭克福號(A1412)的船員,這兩艘艦艇作為正在進行的“印度太平洋部署”(IPDIndo-Pacific Deployment)的一部分,首次參加“環太平洋軍演”。 “印太部署”是德國海軍今年最重要的國防外交和加強安全合作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菲律賓近期在防務合作領域採取的唯一行動。今年7月初,日本和菲律賓舉行了外長防長“2+2”磋商,簽署了《互惠准入協定》(RAA),該防禦協定允許兩國在對方領土上部署軍隊,釋放出兩國加速推進軍事“准同盟”的信號。
楊保筠教授認為,菲律賓希望通過加強與其他國家的防務合作展示其在南海或印太地區的訴求,得到更多世界大國的支持。
他說:“此前菲律賓也與日本等多個國家簽署了類似的合作協議,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也是為了吸引更多國家支持其在該地區的作為,或者更直接地說,是支持其‘對抗中國’的立場。這也說明瞭區域外重要國家越來越干涉亞太地區特別是南海問題。”
楊保筠教授指出,相關國家走得越來越近,這些行為在協助強化美國的亞太戰略以及美國與中國的競爭甚至對抗,勢必會給區域局勢帶來不安定因素。
他說:“從菲律賓方面來看,建立更多的防務合作關係會使其變得更加有恃無恐,也有可能會做出更多的攪局行為,對東南亞地區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合作發展現狀,產生極其不利的負面影響。”
不過,德國和菲律賓都強調此次防務合作升級並非針對中國。據德國媒體報道,在8月4日的會晤中,菲律賓防長表示,菲律賓致力於在國際規則的基礎之上與各國合作,“菲律賓不會挑釁中國,我們並不尋求戰爭”。德國防長則說,德國在印太地區的承諾“不針對任何國家”,而是“專注於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確保航行自由和保護貿易水道”。
楊保筠教授強調,這些表態更像是一種托詞。不過,實際行動比聲明更重要,菲律賓和與其簽署協議的國家在關鍵時刻的行動更值得關注。
此前,德國外交部在其官方網站以新聞發言人名義就中菲南海問題發聲指責中國,對此,中國駐德國使館發言人表示,南海是地區國家的共同家園,不是域外勢力謀求地緣政治私利的“狩獵場”。德國如真有誠意為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就應正確理解並遵守包括《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切實尊重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而非伙同少數西方國家支持配合菲方的侵權行徑,幫腔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