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如何實現下半年GDP5%左右增長目標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了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提到,將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下半年實現GDP5%左右增長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主要來自於三方面——改革的紅利、政策的發力、體制機制保障發展新質生產力。
Sputnik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24年中國經濟“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61.7萬億元,同比增長5.0%。劉英認為,下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她說:

“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實現5%的增長,在這一基數之上,下半年將不只是加大政策面的供給,更為重要的是今年全面促增長的政策落地生效發揮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紅利的釋放促進增長,全面推進三中全會《決定》60條深化改革落地,包括針對房地產在內的一系列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落地後產生的實質效應,預計也將在下半年逐步有所體現。考慮到此次經濟會議是在三中全會後召開,我認為下半年不僅是政策的發力問題,更重要的是聚焦制度、體制的改革和各種創新上。從這一角度來看,政策發力與市場給力,下半年實現GDP5%左右增長目標一定是能夠實現的。”

本次會議肯定了今年以來的成績,指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同時,會議也分析了目前的最新形勢,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中國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運行出現分化,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

劉英表示:“就如何實現全年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而言,除了上述所談到的上半年打下較好基礎外,會議也提到了外部風險挑戰和內部部分有效需求不足的客觀事實。這也意味著,在外部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多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實現全年GDP增長5%的目標,將對全球經濟增長與世界和平穩定做出巨大的貢獻。”

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實現穩健增長,主要來自於三方面:政策的發力,體制機制改革的紅利,從體制機制的保障角度發展新質生產力。

劉英解釋道:“第一,政策的發力。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抑或產業政策都在發力,上半年貨幣政策就多次降准降息。而且央行還創設了保障房再貸款等一系列的貨幣政策工具,這實際上是貨幣政策發揮促進經濟增長作用的一個相對長期的非常有效的工具。因為當下中國的物價穩定,為貨幣政策發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可以說這是中國貨幣政策與歐美貨幣政策空間不同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另外,宏觀政策還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我認為此次的亮點在於不僅是財稅體制改革,更重要的是中央和地方的財權分配結構問題。換言之,中央把更多的財權劃分給地方,使得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資金去用於發展經濟,包括促進消費、投資和進出口貿易。”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國家發展優先方向
她說,從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能夠看出,下半年為實現全年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宏觀政策基礎。此外,她還指出宏觀政策一致性的重要性:

“當然,宏觀政策還包括政策一致性的問題。這種一致性不僅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積極有效配合,也包括與產業政策、就業政策、科技政策、區域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的協同發力,且這種發力都是朝著促進增長的方向去發力。我認為這是比較關鍵的一點。”

劉英認為,第二點是體制機制改革紅利,三中全會公報特別強調了改革方向的“七個聚焦”,第一條就是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她說:“這其中包括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經濟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等,以及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等五大關係。而在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上,關鍵是需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讓價值規律內在的看不見的這只手來發揮促進作用。另外一隻無形的手則是政府了,政府要發揮好守夜人角色,即當市場不能發揮好作用時,或者在公共產品領域需要政府有效發力的時候,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能夠去協調配合來促進經濟高水平增長。”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並作出全面部署。劉英表示,從體制機制的保障角度發展新質生產力,讓5%的增長不僅局限在數量增長,也體現出質量提升。

她強調:“過去談及新質生產力主要是圍繞著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升級轉型、數字經濟發展等,而三中全會則從體制機制的保障層面確保發展新質生產力,畢竟新質生產力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我們要確保下半年的經濟增長符合新質生產力,如此以來才能夠實現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轉換的增長態勢,讓5%的增長不僅局限在數量增長,也體現出質量提升。”

專家:IMF上調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客觀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