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人:限制中國發展已成為美西方國家的一張政治明牌

今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無視市場發展規律,大肆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論”,針對中國領先行業開展各類打擊措施。中國時政評論家周成洋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說,渲染“對華脫鈎”,阻止中企出海步伐,限制中國在全球化一體化趨勢中的發展優勢,已經成為美西方國家的一張政治明牌。
Sputnik
時評人舉例稱,美國5月14日宣佈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徵關稅,從目前的25%提升至100%;加拿大副總理也宣佈將從7月2日開始啓動為期30天的公眾咨詢期,討論針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一系列擬議措施;歐盟則於近日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措施進行“咨詢投票”。
周成洋表示,太陽能蓄電池、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是中國外貿出口的“新三樣”,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較強,也因此遭遇各種政策伏擊。除了政策性限制,中國出海企業當前還應當注意可能面臨的合約糾紛、訴訟風險,不僅有可能導致中企出海之路夭折,還可能導致中企遭受重大利益損失、破壞具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的內生發展。

“中國政府應當加強對中企的保護,要善於利用外交手段和政治途徑促成和解,必要時進行對等反制措施。哪怕是民營企業,一旦涉足重要的能源資源戰略行業,都要以保護國企的力度去維護民營企業在海外的合法利益。”周成洋指出,中國政府只有以同等的國家意志作為背後支持力量,大概率才能真正保障出海企業的平安。

在時評人看來,與美國具有重要關係的相對弱勢國家,國內政治多少會受到美國的影響。美國在背後操縱的影響力不可謂不大。因此,中國應當要加強對出海企業戰略佈局的指導,對明顯會有風險捲入不良風波的合作應當提醒,切實保障屬於中企的資產不流失。對於已經處於困難時期的出海企業,應當進行客觀評估,對應當扶持應當支持的果斷出手支援,隨時掌握相關企業動向避免破產,防止被惡意吞併。
美國將對中國關鍵礦物資源加徵進口關稅,中國商務部:堅決反對並已嚴正交涉

“毫無疑問,中企出海代表了中國全球化發展的態勢,美國將這錯誤地理解成一種挑戰,對於中美關係的未來必然會埋下重大的隱患。太平洋很大,足夠容得下兩個大國,東岸的美國一直將西岸的中國作為假想敵,其實毫無必要,只不過是再次體現美國病態的自大與卑微的膽怯。”周成洋指出。

周成洋認為,從當前中美關係和局勢來看,美國渲染“中國產能過剩論”實際上希望降低全球市場對中國的依賴度,引導相關陣營國家“對華脫鈎”,最終並不利於全球經濟市場的發展。事實上,美國惡意地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大肆負面傳播“中國產能過剩論”,錯誤地將中國產業中國企業妖魔化,無異於是冷戰思維的死灰復燃,不僅不利於全球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更有可能引發不安加劇緊張氛圍,應當要引起全球的警惕。
在這點上,包括前不久結束的北約峰會就首次無端地將中國稱為北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的“挑戰者”,顯然都是對中國的挑釁和打壓,是美西方爭奪全球領導權的最新表現。然而中國從未有爭霸的意圖,美西方國家的這種刻意針對源於在全球競爭中落後於中國而表現出的不自信,而這場爭鬥早在2018年特朗普對中國通信設備實施第一輪制裁時就開始了。從那時起,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場日益激烈的爭鬥的每個細節,因為這場爭鬥能決定幾乎所有國家的生存。
面對“美國應當做甚麼”這個問題,美國副總統候選人萬斯給出了回答。他的策略是讓美國擺脫烏克蘭危機和歐洲事務,將精力集中於打壓中國,包括在台灣問題上通過軍事方式進行打壓,否則美國無法恢復生產和技術優勢。
美國版的全球經濟和政治,意味著美國和盟友的封閉陣營。在這個陣營中,決策不是為自身營利做出,而是為了不讓中國,明顯還有俄羅斯等許多國家進入市場。也就是說,這個陣營應當在政治和思想合理性上與其他陣營競爭。而中國和俄羅斯談論的是世界的開放性。中國說的是中方完成了從和平共處到命運與共的歷史跨越。
專家:美國指責中國“產能過剩”是新型政治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