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SCMP)報道稱,中國解放軍國防大學的科學家創建了軍事行動指揮官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在沒有真正軍官參與的情況下模擬軍事演習。《南華早報》援引公開發表的研究結果稱,該模型目前僅在實驗室條件下使用。它有助於識別新威脅並在不同情況下提出新的行動計劃。軍隊指揮官的人工智能模型根據新的輸入場景和現有場景做出決策。模型可進行改進:其中可以通過記憶限制實現對人類能力的自然限制。此外,根據《南華早報》的報道,它可以指定特定指揮官的特徵及其決策風格。卡申認為,此類技術在進行指揮所演習和模擬軍事行動時具有巨大潛力。
當今主要軍事強國越來越關注這一領域也就不足為奇了。特別是美國正在積極投資此類項目的開發。到 2028 年,五角大樓計劃花費超過 260 億美元用於開發與使用人工智能的軍事模擬、競賽和演習相關的領域。過去幾個月來,人工智能在美國演習中得到了積極運用。例如,今年2月,卡森堡軍事基地第10空降特種部隊大隊的士兵使用VirTra模擬器演練了各種特種作戰場景,該模擬器可以優化人員在複雜情況下的決策過程。
人工智能工具也用於軍事研究和工業中。因此,美國太空軍最近與 EpiSci 公司簽訂了一份合同,開發一種跟蹤高超音速導彈發射的系統。此外,五角大樓沒有忽視語言模型和生成人工智能的能力:今年1月,ChatGPT 開發商 OpenAI 公司宣佈正在與軍事部門合作開展與軟件和網絡安全相關的項目。
人工智能已經在戰鬥中得到直接應用。西方在武器供應、戰略規劃、情報收集和分析、確定打擊目標等方面直接參加基輔一方的戰鬥,把烏克蘭衝突轉變為主要軍事力量之間的高科技對抗,在此過程中測試最新技術和戰術解決方案。卡申說,現階段,人工智能既用於提高偵察效率,又用於製造更完善的武器:
“在烏克蘭當前的衝突中,人工智能已經在戰鬥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首先,它用於加速情報數據流的處理,從而大幅縮短對戰場變化的反應時間……此外,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發展的最重要方向是自主武器系統,它已經開始用於實戰行動。如今,烏克蘭衝突雙方都在使用配備目標自動捕獲系統的攻擊無人機。”
證明已經開始在衝突地區使用類似系統的視頻資料已對公眾可見。據部分設備製造商介紹,它們能夠在戰鬥任務的最後階段獨立識別目標並自主瞄准,這有助於防止操作者因距離較遠或敵方電子戰系統對抗而與無人機失去聯繫的風險。
卡申認為,新技術不僅會給當前和未來的衝突帶來戰術變化,還將對領先軍事大國的軍事發展戰略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我認為自主武器將徹底改變軍事戰術實施和軍事經濟建設。在新的條件下,大量且相對廉價的海陸空自動駕駛裝置可以發揮主要作用,它們將被用作消耗品。有能力建立相關生產的國家將有機會大幅減少人員損失。量產的作用將進一步增強。也就是說,擁有強大的大規模生產能力,就可以犧牲大量的自主系統,而這不涉及人員損失"。
此前,世界各地許多科學家和政治家都曾呼籲限制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範圍。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表達了對人工智能軍事用途的擔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曾表示支持禁止致命的自主系統。不過,不少專家一致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競賽將成為軍事強國競爭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今年1月,咨詢機構商業市場研究公司(The Business Market Research Company)估計,2024年至2033年間,全球軍事人工智能市場將以約15.7%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