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有意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中心,支持與中國的合作

馬來西亞將自己定位為美國領導的芯片聯盟的替代者;中國或成為馬來西亞半導體生產全球供應鏈的潛在環節;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良好關係,有助於高科技領域的雙邊發展。
Sputnik
《貝納爾新聞》(Benar News)門戶網站引用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的聲明指出,馬來西亞的目標是“在中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成為中立的全球半導體製造中心”。馬來西亞政治家注意到,美國出於政治原因試圖將中國排除在全球半導體生產和供應鏈之外,並建立由日本、韓國和台灣島參與的芯片聯盟,由此引發緊張局面。
馬來西亞已是全球第六大半導體出口國,控制著全球約13項芯片封裝、組裝和測試服務。安瓦爾·易卜拉欣提議為該行業新投入250 億林吉特(約53 億美元),以加強其在全球市場中的作用,擴大馬來西亞的半導體產業。
與此同時,總理明確了馬來西亞成為全球半導體生產中心的條件,排除了任何像美國芯片聯盟這樣的合作夥伴關係的可能性。 他指出,馬來西亞可以成為領先芯片製造商的“公正”替代方。
俄羅斯獨立分析師、國際市場專家米哈伊爾·別里亞耶夫指出,馬來西亞總理提出的建議是,不成立因政治原因封閉的半導體製造商俱樂部,而是一個多邊和開放的機制。

他說:“馬來西亞不像日本或韓國那樣是政治上的重量級國家,但與它們一樣,在半導體生產方面擁有一定的競爭力和潛能。鑒於此,強調作為製造商的中立、公正地位,已是對美國的一種挑戰。馬來西亞塑造的是一個獨立製造者的形象,願與任何提供雙方都能接受的經濟條件、不帶任何政治色彩的方面合作。與此同時,客觀且不可避免的趨勢是,生產和供應鏈在轉向中國、其他金磚國家和東亞。這種情況的發生不是因為地理位置接近,而是東半球和全球南方在經濟和技術發展方面都在進一步發展。現在,中國已是這方面的領先者,馬來西亞所宣示的公正和中立不會成為其選擇中國作為合作夥伴的障礙,該國在打造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心時並不追求封閉和孤立,而是注重開放和多極化。”

米哈伊爾·別里亞耶夫
俄羅斯獨立分析師、國際市場專家
馬來西亞總理:馬來西亞希望取代中美成為“中立”國際半導體中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國和馬來西亞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前景還是很廣闊的。

她說:“當前全球正處於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點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除美國外,中國也屬於領先梯隊。現在馬來西亞提出了自己的半導體戰略願景,可以說兩國的合作潛力巨大。另外,中國和馬來西亞之間還有兩個合作機制,一是中國—東盟‘10+1’機制,二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目前來看,中馬在雙邊關係和貿易上基本沒有問題,投資合作都在正常進行,包括負面清單等問題也都在實施當中。總體上我個人是比較看好中馬的合作前景。而且目前國際局勢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東盟10國與中國的關係都保持得不錯,這種國家間關係也會推動雙邊高科技領域的合作。當然,其中可能也存在一些挑戰。眾所周知,美國提出了‘印太經濟框架’(IPEF),並且馬來西亞也參與其中。考慮到RCEP和IPEF都有穩定投資貿易和產業供應鏈的內容,我個人認為兩個框架大體上沒有多少衝突。但需要關注的是,美國近期宣佈對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啓動雙反調查,以及中美貿易戰升級和美國發起的301調查也存在一定風險。不過在這樣複雜的關係下,若第三方能夠處理好這些關係,應該是不會產生過大的影響。從馬來西亞的動作來看,他也是希望能夠在中國和美國之間保持平衡,共同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陳鳳英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安瓦爾·易卜拉欣發表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聲明,將馬來西亞定位為全球參與者。第一副總理艾哈邁德·扎希德·哈米迪週三在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晤時也發表了同樣重要的聲明。他宣佈,馬來西亞譴責任何形式的“恐華症”,強調對華關係不受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擾和影響。這是執行和遵守會晤期間所達成共識的政治保障,具體而言,在經濟、數字經濟、製造新能源汽車、貿易、投資和專業培訓方面的合作。最近的未來,馬來西亞計劃為其半導體工業培養6萬名當地的工程師。
馬來西亞希望中國投資其稀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