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企業在汽車IT化方面走在前列

據日經新聞網消息,在作為新一代純電動汽車(EV)核心技術的人工智能(AI)等方面,中國IT企業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正在改變日本和歐美企業佔據優勢的汽車行業版圖。
Sputnik
消息稱,4月25日全球最大規模汽車展會“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時隔4年拉開帷幕。在全球擁有出色價格競爭力的中國車企在新一代技術方面也顯示出了與日本企業拉開的差距。
比如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廣州汽車集團”發佈的新款EV“埃安V”(AION V),配備了不依賴高精度地圖的自動駕駛技術。據稱,該車通過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和高性能傳感器“LiDAR”,可以實現大範圍的先進自動駕駛。
在全球最大的EV市場中國,日系車企份額不斷縮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廠商的份額從2020年的38%躍升至56%,而日本廠商則從23%降至14%。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企業的新能源車提高了價格競爭力和尖端技術,奪走日系車顧客。
消息指出,過去,新車開發週期為3-5年,而中國企業將其縮短到兩年左右,並連續不斷地向市場投放新車。開發能力處於劣勢的日本車企很難依靠單打獨鬥與之抗衡。為了在中國繼續生存下去,日本車企紛紛選擇與中國IT大型企業合作。
4月25日,豐田宣佈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涉及AI、雲計算、大數據3大領域,2024年內將投放配備雙方共同開發的服務等的車輛。日產汽車則宣佈商討與中國網絡巨頭百度合作,將把百度的AI技術應用於車室空間的設計及服務等。本田也將在車載顯示器上與華為合作。
中國IT企業在汽車行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華為的參與尤其明顯。奇瑞汽車及中堅企業賽力斯集團與華為合作推出EV品牌,配備華為自主的OS。在1-3月中國市場新能源車銷量中,華為合作的SUV“問界M7”為7.5萬輛。銷售規模僅次於美國特斯拉的“Model Y”(10.3萬輛),備受中國消費者歡迎。不僅華為,小米也於3月底推出首款EV“SU7”,實現了“行駛的智能手機”,可以從汽車上操控家電及從智能手機上操控汽車的部分功能等。
同時,日經新聞網稱,中國IT企業存在經濟安保方面的課題。華為是美國政府的制裁對象,通信設備不能在美國國內銷售。在汽車領域,如果採用了該公司的技術,向美國出口的門檻也很高。即便如此,日本企業仍與中國IT企業合作,是因為將中國市場區別於其他海外市場,定義為重要市場。日系車企的駐華高管一致表示“不退出,希望尋找能存活下去的方法”。
消息指出,中國汽車廠商過去一直從日本企業學習內燃機車相關技術,建立合資企業,在中國市場推出商品。但隨著汽車向EV轉型,形勢已發生變化。中國汽車廠商也開始強化對歐洲及東南亞等市場的出口。如果日本車企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繼續低迷,對美國以外的主要市場也有很大的影響。
國際能源總署:中國成為電動汽車市場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