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拉美研究所所長範和生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拉美國家與中國在航天領域合作的意向非常強烈。
他說:“拉美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廣闊的地理空間,但在航天技術和應用方面相對欠缺。中國在航天技術方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在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和航天器發射服務等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使其成為拉美國家理想的合作夥伴。通過與中國的合作,拉美國家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航天技術水平,還能在災害預防、資源勘探、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獲得實際應用的支持。如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國都有合作的願望。”
《俄羅斯航天媒體》科學編輯、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伊戈爾·馬里寧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已經積累了相當強大的潛力,可以向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提供太空服務。
他說:“在太空通信、導航、地球遙感、氣象等領域,中國現在擁有非常豐富的資源。這些方向的合作無需大量額外投資。這非常重要,因為簽約後並不需要花費數年時間來開發、設計、製造和發射衛星。中國在所有這些領域都擁有相當大的軌道群,使用它們不僅滿足中國的需要,還可滿足地區國家的需要,這是互利、合理的。”
範和生認為,武漢舉行的論壇展現了中國對於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航天合作持開放和支持的態度。
他說:“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致首屆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航天合作論壇的賀信中所指出的,中國願意與拉美國家共同推動高水平的航天合作夥伴關係,這表明中國對於雙方合作的重視及其願意分享航天技術和經驗。中國在全球航天領域的影響力持續上升,通過與中國合作,拉美國家也能在國際航天事務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此外,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航天合作不僅限於技術層面。通過這種合作,雙方可以在人才培養、科研項目、共享數據等多個層面進行交流與合作,這對於拉美國家科技人才的培養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例如,中拉航天合作可以幫助拉美國家建立自己的衛星數據接收和處理中心,提高其在氣象預測、災害管理和資源勘探等領域的獨立能力。”
專家伊戈爾·馬里寧指出,中國在拉丁美洲的合作夥伴有機會選擇是否使用美國或中國的運載火箭發射自己的通信和氣象衛星。
他說:“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相當緊張,所以它為希望使用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含有美國或歐洲元件的衛星的客戶設定了條件。因此,拉美國家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規避美國及其夥伴對其施加的限制。在此背景下,中國成功地開發出有利於吸引外部客戶的商業航天架構。包括寬帶互聯網在內的低軌道通信系統方面,中國和美國在拉美是競爭對手。在地球遙感和導航方面,中國鮮有敵手,歐洲也不可匹敵。”
專家範和生認為,未來中拉航天合作有望成為推動雙方乃至全球科技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他說:“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合作成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航天領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直接關係到各國在全球航天科技競爭中的地位。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之間的航天合作,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而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深遠的戰略意義。隨著合作的不斷深化,中拉航天合作必將成為雙方友好關係的新高點。”
航天領域具有軍民兩用技術,是發展合作相當敏感的領域。 只有國家間有相當高的互信水平才有可能實現這一點。如此看來,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經貿投資關係已為各方在航天合作方面的相互理解積累了必要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