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希望中德雙方能相互尊重、求同存異

德國總理朔爾茨對中國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將於週二結束。 就在這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朔爾茨。
Sputnik
中國領導人在會見時表示,只要雙方堅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交流互鑒、合作共贏,中德關係必將繼續行穩致遠。德國總理則把氣候變化看作兩國可以合作的領域之一。 他說,只有通過共同努力,雙方才能找到阻止氣候變化並以社會公正的方式管理綠色能源轉型的解決方案。
一天前的週一朔爾茨在上海與同濟大學學生會面時呼籲中方為德國汽車製造商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最近一個時期以來歐盟和美國在汽車領域對華態度變得愈加強硬。歐洲有人指責中國對汽車行業的補貼不公平。德國總理這次還警告中國不要傾銷和生產過剩。不過他緩和了自己的言論,呼籲歐盟不要搞保護主義。
浙江外國語學院美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王鵬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在這個問題上德國在歐盟中表現得較為特殊。

王鵬專家說:“當前歐盟整體上跟隨美國,尤其是在汽車、新能源產業。眾所周知,半月前美歐日相當於開了個峰會,在中國佔有一定優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行聯合‘掀桌式圍剿’。此次德國總理訪華,與中方溝通交流的議題非常廣泛,重點是討論了經貿合作。而德國也表現出了一些誠意,在新能源領域‘背叛’了歐盟,沒有支持其在光伏等一系列領域打壓中資企業。我認為這對中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或能以德國為突破口,做好對歐盟的統戰工作。”

習近平在會見朔爾茨時指出,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10週年。10年來,儘管國際形勢發生很大變化,但中德關係始終穩健發展,各領域合作不斷鞏固和深化,
總的來說,德國還是遵循歐盟減少對華貿易和經濟依賴的統一政策。不過,儘管存在政治和貿易分歧,中國已經連續第八年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去年兩國貨物和服務貿易額達2541億歐元,但這一數字較前一年下降了15.5%。2022-2023年德國從中國的進口減少了近1/5。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或引發貿易戰
事實是,雖然德國在力爭讓自己轉向其他市場,但它的許多產品和原材料仍然嚴重依賴中國。德國經濟研究所為德國總理訪華準備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提到這一點。這項研究顯示,大約 73 個產品組被從德國嚴重依賴中國的清單中刪除。但由於增加了幾乎同樣的數量,因此總數僅從 213 項減至 200 項。
德國總理及其團隊訪華期間是否達到了減少德國對華經貿依賴的目的?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的努力在哪些方面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 這些問題暫時還沒有答案。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德國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季斯拉夫·別洛夫則預測,德國總理此次訪華會受到來自德國和布魯塞爾的批評。

弗拉季斯拉夫·別洛夫專家說:“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把價格競爭放在了對華關係的首位。德國副總理兼經濟與氣候保護部部長羅伯特·哈貝克也在努力減少對已經在中國經營或希望在中國經營的德國公司的擔保,這當然會阻礙經濟合作。這兩位政客很有可能都支持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的限制。朔爾茨與他們還是保持距離,沒有去惡化與中國的關係。他主張在公平競爭的條件下平等合作。這對中方很有吸引力。朔爾茨認為,不要害怕中國汽車工業,就像德國曾經害怕韓國和日本汽車一樣。在他看來,不要害怕擴大學生交流,而美國或歐盟其他一些國家都因為所謂的間諜威脅而擔心學生交流的擴大。 因此朔爾茨很有可能會因為沒有過多批評中國而遭到極為嚴厲的批評。”

王鵬專家認為,德國應該對一個平等且可預測的中德關係感興趣。

王鵬專家說:“德國看不清美國未來的對外政策、對歐政策和對德政策。特別是在拜登和特朗普競選總統的情況下,特朗普已公開表示,勝選後將進行自己一貫的外交政策。對此歐盟和北約兩大組織中的歐洲國家,包括德國在內都對未來感到極其強烈的不確定性。所以他們需要與中國緩和關係,不能繼續向以前一樣無底線地追隨美國打壓中國。俗話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通過與中國發展良好關係,用中國自身的確定性以及中歐關係相對而言的確定性,來對衝美國大選所造成的未來不確定性,換言之,對衝的就是特朗普可能上台帶來的風險。如果特朗普上台,歐盟國家會覺得非常不妙,與中國緩和關係可以說是他們提前的一個佈局。”

來自德國央行的數據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119億歐元,創下新的歷史記錄。德國對華投資佔德國對外投資總額的10%。習近平在北京會見朔爾茨時指出,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風險”,而是雙方關係穩定的保障、開創未來的機遇。無論是機械製造、汽車等傳統領域,還是環境轉型、數學化和人工智能等新領域,兩國都有巨大的互利合作潛力。
朔爾茨:中德兩國經濟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