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利亞耶夫說:“中方必將回應歐盟和美國的此類侵犯中方合法利益的行為。中國有此權力、也有理由不讓局勢繼續惡化,因而將做出相當嚴厲的反應。歐盟對中國的指責毫無根據,極其牽強。中國不補貼出口,而是通過多種方式支持國內生產,包括鼓勵創新、先進技術以及生產和供應鏈的改進。每個國家都有權這樣做,中國在這方面比歐洲國家做得更好、更快。因此,中國為歐洲國家提供了更便宜、且技術更先進的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歐盟不應將問題政治化,而是需要思考如何提高歐洲風力渦輪機的生產效率。 應發展合作關係,而不是對抗。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可幫助歐洲朝此方向前進,這對歐洲來說極其重要。”
錢亞旭說:“毫無疑問,歐盟的行為反映了貿易保護主義,這是非常不利於中歐關係發展的,同時從根本上也不利於歐洲本身的發展。與中美相比,歐洲的能源危機是優先議題,畢竟其能源並不豐富,俄烏衝突還造成嚴重的能源危機。對歐洲而言,唯一的出路就是發展新能源。但是在實際行動上,歐洲的方式卻是‘安柵欄’,阻礙與中國的新能源合作,試圖通過加大貿易保護主義的方式促進自己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近期歐盟出台了《新電池法》,包括主要成員國法國對電車補貼標準進行調整,並附加了新的‘碳足跡’評分計算標準。實際上當前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不少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歐盟與中國合作可以說是互利共贏,因為研發成本和市場試錯成本是很高的。在當前綠色經濟的大趨勢下,多國宣佈21世紀中葉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不斷對中國企業發起反補貼調查的結果只能不利於歐洲自己和全球的共同努力。”
她說:“歐洲行為背後的根本原因與戰略不自主有關,美國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將歐洲置於戰略捆綁的窘境。而歐盟不僅不去尋找根本原因,反而選擇破壞能夠實現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這更是加劇了歐洲自身的窘境程度。不排除今後還會繼續出現其他反補貼調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