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稱,來自中國的光伏組件過剩導致價格大幅下跌,迫使歐洲製造商減少產量,並面臨倉庫成品庫存過剩的局面。
俄羅斯獨立經濟分析師、國際市場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不平衡狀態並非來自中國,而是歐盟的戰略失敗。
他說:“歐盟委員會在向‘綠色過渡’和發展替代能源方面提出了過高期許,相應的,作為世界最大太陽能板生產者的中國卻在積極發展。目前,歐洲處於危機之中,無力考慮可替代能源,其結果是,歐洲和中國的太陽能板生產過剩。中國企業在繼續執行與歐洲進口商簽訂的合同。”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歐洲經濟競爭力在下降,他們試圖通過使用新的非市場手段來進行調節,圍繞中國在歐洲的太陽能板問題正是這種狀態。
他說:“我認為該問題如何處理,關乎歐洲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前景。作為誕生了近現代工業文明的地方,歐洲在幾百年的時間里曾經是引領世界的力量。但幾十年來,歐洲在世界上的地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下降。即使是和冷戰剛結束時相比,歐洲在全球經濟中所佔份額的萎縮程度也令人震驚。眾所周知,2021年中國GDP超越了歐盟,而在改革開放初期只有歐盟的6%左右。導致歐盟在全球經濟發展的競爭中日漸走下坡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指導思想出現大問題,即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經濟發展上,而是放在了過度管制方面。以致於在國際貿易中,歐盟長期以來號稱歐洲壁壘,其經濟運行體系也被稱為布魯塞爾效應。換言之,近二十年來歐洲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僅沒有創新,反而體現在了不斷出台的新管制措施上。長此以往,這種思想只會導致歐洲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中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此次歐洲太陽能製造委員會敦促歐盟針對中國進口產品價格壓力採取緊急措施,就是反映上述問題的一個突出表現。
專家梅新育指出,並非保護主義而是市場應成為解決太陽能板問題的工具。
他說:“我認為在該問題上歐盟相關部門需要放棄 ‘不假思索增加貿易保護’的想法,而應敢於採取真正市場競爭的思路。畢竟最初太陽能光伏產業得到大力發展,歐洲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若是現在轉頭採取貿易保護措施,既會失去對歐洲和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也無法成為引領創新發展的力量。另外,在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方面,除一味競爭外,歐洲也可以尋求與中國的合作共贏。 ”
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將歐州太陽能委員會的壓力與卡特爾串謀相比較,而這種方式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
他說:“如果歐洲人想與中國競爭,應做的是努力降低成本,優化產品質量,這也是世界貿易和全球化規則所要求的,通過競爭去開發海外市場。現在的情況是,他們要求推出強硬的貿易保護措施,中斷從中國進口,而後者比歐洲在技術和經濟上要更為成功。”
歐盟對歐洲太陽能板生產企業的要求可能做出的政治化反應,或對中歐經濟關係造成負面影響。與此同時,中國希望歐洲是可靠和長期的夥伴,而非在任何時刻都可能重申遊戲規則以使自己擁有競爭優勢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