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在全球武器出口中的份額從33%增至40%。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的中國專家兩岸時事評論員畢殿龍認為,美國武器製造商是美國侵略性反華政策的主要遊說者之一,美國只要捲入衝突就能保證其武器製造商獲得長期的政府合同,而世界緊張局勢的加劇也直接讓他們的收入大幅增長。 畢殿龍專家還認為,為此美國需要維持台灣周邊的緊張,因為煽動衝突可以為他們帶來更大利益。
上個月美國國務院批准了另一項向台灣出售總價值3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協議,以幫助維護台灣的戰術信息系統。中國自然認為美國的這種行為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及中美協議。
然而,當談到維護台海穩定的重要性時,美國建制派代表人物還說甚麼需要做好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準備。不僅鷹派政客和許多現役、退役軍人,就連美國專家和學術界的一些人也堅信必須制衡中國。例如,近幾個月來很多中國人都知道的美國政治學家約翰·米爾斯海默多次聲稱,美國有必要犧牲在東歐和中東的利益,以便集中召集力量在印太地區對中國進行軍事政治遏制。
自特朗普擔任總統以來美國一直公開、一貫奉行“遏制中國”的政策。美國目前對華採取的制裁措施涉及數十家中國公司。美國企圖阻止中國經濟中最先進技術部門的發展,並在工業、科學和技術等戰略領域推行孤立中國的政策。
考慮到美國公開的對抗態度,對美國軍工企業的制裁無論如何都不能被看作是中方在惡化局勢。實際上中國的舉措就是為了凸顯中國在台灣主權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並表明隨時可以對美國企業採取更嚴厲的回應措施。畢殿龍專家認為,這並沒有將對抗提升到新的水平。
他說:“中方此時採取反制措施,一方面是因為制裁需要對等化、具體化,另一方面也考慮到推動兩岸統一的進程需要步驟化,先行營造一種氛圍,即並非中國不願秉持兩岸和平統一的路線,而是美國在擠壓兩岸和平統一的空間。
我認為此次反制措施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為美國的軍工企業追求暴利,他們的軍火武器也不準備銷往中國,所以不在乎這些,但不管怎樣,反制措施所產生的象徵意義多少會引起政治和形象層面的關注,以及外延企業的關注。”
中國這種實際上極為克制的回應在美國公然挑釁行為的背景下顯得格外突出。畢殿龍專家認為,美國試圖迫使中國邁出挑起衝突的第一步,但中國借划紅線盡可能不給美國指責自己升級衝突的理由。
畢殿龍專家接著說:“在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期間,中方不僅再次就台灣問題划出了明確紅線,同時也闡明瞭對美國在兩岸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寄予希望,通過主動定位美國角色的方式佔領道德高地。換言之,如果兩岸發生衝突或戰爭,根本原因在於美國是破壞兩岸和平的幕後黑手,一意孤行打台灣牌遏制中國發展,並不斷向台灣售賣武器,將其視作自己的後花園。”
中國制裁五家美國軍火製造商的依據是2021年發佈的《反外國制裁法》。該法是為了回應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的背景下美國對中國個人和企業實施的一系列歧視性措施。中國外交部宣佈對美國五家軍工企業實施制裁,凍結其在華資產,並禁止中國境內的個人和法人與其進行任何往來。此前《環球時報》發文稱,名單上至少有一家公司——Viasat有與中國合作的計劃。這裡指的是 Viasat 與四川航空和 AeroSat Link Technology Co. 在 2022 年宣佈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