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月25日起,中國對安哥拉、贊比亞、剛果共和國、馬達加斯加、馬里和毛里塔尼亞98%的產品實施零關稅。由此針對非洲國家的優惠稅率清單擴大了。從3月1日開始,還將對埃塞俄比亞、布隆迪和尼日爾實施此類措施。從2022年12月1日開始,中國取消了來自幾內亞比紹、萊索托、馬拉維、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坦桑尼亞、烏乾達和贊比亞的商品關稅。在此清單中還有阿富汗。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經濟研究所所長劉青海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這些措施,有利於增加相關非洲國家對華出口,刺激投資,促進經濟增長。她說:
“貿易是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經濟韌性、減少貧困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工具。擴大免稅待遇,非洲相關商品對華出口有望增加,促進經濟增長。那些向中國出口產品的企業就多了一重競爭優勢,進而激勵面向出口的商業活動以及公共和私人投資,創建多樣化和有復原力的供應鏈,進而提高就業,減少貧困,促進經濟增長。”
專家劉青海還表示,針對非洲欠發達國家進口關稅見面,有利於中國企業在該地區的業務發展。她說:
“有利於中國的發展。一方面此舉有利於非洲國家的發展,因而能夠為中國企業創造更多的客戶和消費者,創造中國商品和服務的更大市場,帶動中國的發展。另一方面此舉還能夠增強中國企業到相關非洲國家投資、發展出口導向型工業的信心,由此能夠更好地利用非洲市場和資源,推動中國的發展。最後,此舉可以推動更多優質的非洲商品進入中國,有望給中國人民的日常消費生活帶來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新選擇,進一步提升中國人民的生活品質,增強幸福感和滿意度。”
俄羅斯國際市場專家、獨立分析師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國對非洲國家和全球南方國家實施貿易優惠,與美國和歐盟針對發展中國家推出的項目是不同的。他說:
“西方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條件,通常施加政治條件和要求,而且根據受惠國國內情況變化而進行修改。如果西方不認同這個國家的內政,將把‘閥門’關上,其結果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公司因市場需求不足而陷入資金困境。貿易最主要的問題是找到市場,而中國提供的恰恰是市場。中國將關稅歸零,為非洲人打開自己的市場,使其有了可靠的銷售方向。非洲國家自身無需思考往哪裡賣的問題,中國進口商從他們那裡買貨,非方根據相應的要求搞生產就可以了。這是中國繼續與非洲發展更深層次、更廣泛領域的商品、項目和政治合作的最有效、周到和可靠的方式。”
專家劉青海認為,中國推出的貿易優惠,為非洲提供了發展機遇,非方也應抓住這一機遇。她說:
“當然,此舉要能夠更大程度地促進中非經濟的發展,中非雙方都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眾所周知,非洲54個國家中,有45個國家的石油和金屬等採掘資源(如冷礦、銅和鐵礦石)或農產品(如咖啡、香料和魚類)等初級商品仍然佔出口總額的60%以上。即使是對商品依賴程度較低的九個國家—科摩羅、吉布提、埃及、斯威士蘭、萊索托、毛里求斯、摩洛哥、南非和突尼斯——也往往仍然依賴特定的產品部門。儘管中國給予了關稅優惠,但相關非洲國家的商品可能仍難以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本競爭力。因為不少亞洲國家的綜合要素成本、融資成本相對要低,也基本沒有電力缺乏問題和政治不穩定問題。因此,為了更好的利用這一機遇,非洲有必要採取進一步的措施支持當地企業進行出口導向型生產和投資,進一步提升產業鏈價值鏈的穩定性。中非雙方可以考慮在人員能力、數字和電子商務能力、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金融產品創新、非洲微小型企業特別是女企業家獲得資金的便利度等方面加強合作,進一步促進中非貿易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
12月22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出通告,新的一年里,將繼續向最不發達的建交國家提供關稅優惠。從2024年1月1日開始,這一政策涉及到1010個商品品類,其關稅將低於最惠國稅率。例如中國承諾,降低或取消國內稀缺資源、關鍵設備和零部件、藥品和部分農產品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