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12日發佈了一份報告,題為《重置、預防、建設:贏得美國與中國經濟競爭的戰略》。這份報告包含近150項政策建議,概述了從根本上“重新調整”美國與中國的經濟和技術競爭的戰略。
該委員會成立於2023年1月,重點關注與中國的經濟和安全競爭,包括13名共和黨人和11名民主黨人。
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和民主黨資深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蒂(Raja Krishnamoorthi)表示:“特別委員會通過這份報告表明,兩黨的意願是為了響應歷史的召喚。它接受了一個明確的現實,即我們當前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需要重新調整,以服務於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同時提出了近150項兩黨建議供國會立法。”
這份報告聲稱,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對美國及其盟友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侵略”,使中國在關鍵領域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同時增加了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作為回應,美國現在必須制定一條新的道路,將其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價值觀置於美中關係的核心位置。
該委員會宣稱對中國的“侵略和經濟操縱模式”進行了調查,並為與中國進行經濟和技術競爭提出策略。策略包含三個支柱:重塑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遏制美國資本和技術流入中國以支持中國軍事現代化和“侵犯人權行為”、投資技術以保持美國的領先地位並與盟友共同建設經濟韌性。
報告還宣稱,中國的經濟體系與世界貿易組織(WTO)不兼容,破壞了美國的經濟安全。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需要額外的權限和工具,以有效評估來自中國對美國的入境投資。通過與盟友合作,美國可以增加對中國的出口,減少對中國的供應鏈依賴。
談及這份報告中的建議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教授李濱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
“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雖然無權起草或修改法律,但這些建議並非完全不會成為法律。這取決於民主黨和民主黨政府的配合程度、商業利益集團的遊說、明年的大選等因素。因為一部分眾議員席位要改選,特朗普要爭取回歸白宮。從目前看,報告中的建議近期進入法律程序的可能性不大。”
上個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在舊金山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這是雙方自去年在印度尼西亞巴釐島G20峰會上會晤後的再次碰面,同時也是習近平主席時隔六年再次訪問美國。此次中美元首會晤取得多方面的成果,在政治外交、人文交流、全球治理、軍事安全等領域達成了20多項共識。但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的兩黨領袖對記者表示,備受矚目的拜習會並未對他們的政策建議報告產生影響。
克里希納莫蒂對媒體表示,“我不認為在(舊金山)那裡發生的事一定會影響到這份報告。我認為從經濟上來講,我們還沒有看到(中國)有很大的變化,這可能是為甚麼(拜習會)沒有影響我們報告的原因。”
談及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發佈報告的目的,李濱教授表示,主要是將報告中的建議作為與中國進行談判的籌碼。此外,炒作涉華議題通常能夠引起選民的關注,成為贏得支持的方式之一。
他說:“一是為了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答應中美最近一系列雙方談判中美國的要求;二是這個委員會本身就是針對戰略競爭的,需要採取一些行動,特別是在美國國會強烈的反華氛圍下,該委員會不會發佈有利於中美友好合作的報告;三是為明年大選兩黨競爭服務。在美國大選中,中國問題成為一個重要選項,鼓燥反華往往成為拉票的手段。”
對於這份呼籲重塑美國與中國經濟關係的報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這個“委員會”以攻擊抹黑中國為己任,充滿偏見和敵意,毫無理性可言。他們的言論也充分暴露了美國國內一些人企圖把中美經貿和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我們對此堅決反對。
毛寧強調,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人為設限或搞保護主義,只會干擾正常貿易往來和產供鏈穩定,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美方應當切實尊重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為中美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環境而不是相反。